您的位置 首页 > 歌词库

岷县花儿100首张正文_岷县花儿歌词大全

1.岷县的民俗文化

2.二郎山花儿会的派系源流

3.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文关于民俗民风的400字作文快我给分

4.二郎山花儿会的花儿会盛况

岷县花儿100首张正文_岷县花儿歌词大全

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我们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

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作为花儿的发祥地和最主要的传唱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岷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花儿之乡”称号,康乐县和和政县被命名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中国花儿传承基地,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和永靖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民歌考察录地。其中甘肃临夏更是花儿的故乡,在2009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花儿,连同我国申报的其他2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道获准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岷县的民俗文化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创共享的民歌。 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2006年5月20日,花儿经中国院批准列入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花儿其实是学术界的一种叫法,我们当地人叫做漫花儿,更准确地说叫漫花,由于当地发音多带儿音,所以漫花外人听起来就是漫花儿了。从叫法上就道出了花儿的关键在于漫,与我们常说的漫谈有异曲同工之妙。

2、到了花儿会这天,青年男女就会背上干粮,到附近的山中去漫花儿,类似其他地方的赶庙会或踏青。他们以歌会友,或单打独唱,或一问一答,互相对唱,总之不拘泥于任何形式,非常自由而散漫,所以叫做漫花儿。

3、花儿又名少年,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因歌词中将青年女子比喻为花儿而得名。花儿产于甘肃临夏,并流行于甘、青、宁、新等地区,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很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

二郎山花儿会的派系源流

岷县是“洮岷花儿”的发祥地、“中国花儿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洮砚之乡”和“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洮岷花儿、洮砚加工制作技艺、巴当舞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洮岷花儿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龙砚”经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洮砚。

二郎山花儿会

“花儿”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花儿”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它是当地民众的口头音乐表达,在民间传承演唱了500多年。在我国西北地区具有影响的“花儿会”有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和二郎山花儿会。岷县花儿被联合国社教文卫组织列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窗花

岷县的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岷县农村多是大方窗,有些殷实人家是“虎张口”的窗子,其上是正方形的窗格。贴窗花时,最上面一排空格留烟眼儿,贴“轱辘贯钱”、“对口空心花卉”、“空心花团”等。整个窗空四边是“角云儿”,斜角配方。每个窗格子上,都要按不同的色彩,对称配搭。窗花有各种花卉、十二生肖、人物如《白蛇传》、《二十四孝》、《孙悟空大闹天宫》、《黛玉葬花》、《武松打虎》等。让巴掌大的方块上,展现出大千世界的画面来。其夸张、简约的风格,让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岷县巴当舞

巴当舞是汉族群众口唱古羌语(部分衍化为藏语)、手摇巴当鼓列队踏步而进行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舞蹈。其历史渊源,最初来自古羌族的“祭山会”,是“祭山会”中最原始、最尊贵的礼仪。巴当舞中的巴当,是一种用鹿皮或羊皮加工的两面手摇鼓。巴当每年只在春节期间(初六至初十)舞蹈时使用,其余时间悬挂在厢房墙壁,不得随意敲动,不然惊动山神降祸于人间。

在巴当舞中,最关键的人物是春巴。春巴就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领舞者,也是继承者和传承者。每适春节,从正月初六开始,岷县中寨、小寨、堡子等乡村的村民围在打麦场上,点燃篝火,跳起欢快的巴当舞。巴当舞演唱曲调汉、藏语夹杂,形成了浓郁地域风格和多民族特色。

洮砚制作技艺

洮砚,全称洮河绿石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始于唐而盛于宋,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洮砚以产于中国西北部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而得名,其砚材主要产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喇嘛崖、水泉崖、纳儿、卡日山、扎甘崖等山崖上,又因卓尼县古为洮州辖区,故全名称洮河绿石砚。洮河石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等优点。洮砚石色以青绿为主,尤以“黄标带绿波”为贵,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工序有石、选料、下料、设计、制坯、开膛、合口、雕刻、打磨、上光、配盒。洮砚雕刻技法分为两路。东路派以雕龙为主,主要是岷县的堡子、维新等地;西路派以雕花鸟为主,分布在岷县及周边地区。岷县堡子、维新的工匠熔两派技艺为一炉,享有盛名。洮砚雕刻技法还渗合玉雕、牙雕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的深浅浮雕技法,木刻、石刻的篆刻技法。在制作工艺上镂空悬雕,游龙飞凤,更胜端砚、歙砚一筹,有“洮州石贵双照壁,端州歙州无此色”之说。

六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作文关于民俗民风的400字作文快我给分

二郎山花儿“啊欧令”,它的基本节奏,每句一段七字,与七言诗一样。一句四顿,与七言诗一样,单音调收尾,每顿一般两字,如:

十里/牌坊/五里/墩,

啊里/乡亲/认不/真;

有心/把你/问一/声,

只怕/认错/我的/人。

但是,其中也有个别例子,字数突破了七字的,这种突破是按顿数增加,每句由原来的四顿增加到五顿、六顿,字数往往是成双突破的。

实际上歌手们在演唱时往往是很随意的,优秀的歌手都会在正词之外增加许多修饰词,当地人们把临时增加的虚词和修饰词称作“捎渣子”。这种手法能起到补充词义、扩充乐句、增加刻画人物与情景的效果。如:

店子/上嘛/红水/沟,

我和/我人/手嫑/丢;

我和/我人/一齐/走,

就像/一根/穗子/缠住/头。

红花/碗里/臊子/面,

姻缘/不成/嫑下/贱;

人面/前头/嫑呼/唤,

就像/缠山/烟雾/慢慢/慢慢/散。

这说明顿数的突破,往往在全歌的末句。这类花儿的音乐曲调,只有一个基本乐句,所有歌词中的文字都要受一个乐句的制约,末句是随花儿歌手们即兴演唱时转换的。 二郎山花儿“啊欧令”,押韵的格式,基本上是句句押韵的,一韵到底的最多。如:

洋芋地里洋芋花,

尕怜就像活菩萨;

和我前世有缘法,

今世相好成一家。

黄杨大梳怀里揣,

我和尕妹离不开;

活着穿的一双靴,

死了装上一副材。

它在押韵的形式上,平声字要比仄声字多。如:阴平的花、心、波、河等;阳平的人、来、崖、园、甜等。而去声的下、院、逗、烂、咽等;上声的早、眼、点、淌、想等则不是很多,这是因为“逢上必滑”,仄声字唱起来没有像平声字那么顺口、流畅。

除此之外,还有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的;第一句不押韵的,其余各句押韵的;一、二句押一韵,二、四句另押一韵。这三种形式,如:

西大二寨高崖上,

怜儿像羊角儿葱一样;

葱好中看不中吃,

折上一把空声响。

进了大门入了林,

手把白杨嫩闪闪;

我和怜儿坐一天,

心上话儿说不完。

五斗麦子搭磨台,

我为唱歌游过崖;

四分口袋背马料,

我为唱花戴过尖尖帽。

这说明,唱词和押韵都有很大的灵活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地演变,就是花儿强大的生命力所在。演变在保持原来独特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壮大,日新月异,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优秀的民间文艺奇葩,越来越加新鲜,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赋比兴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郎山花儿“啊欧令”, 先说赋。朱熹说:“赋者,敷陈其事而言之也。”即直接叙事或抒情,铺陈是它的显明特点。如:

怜儿过了洮河水,

手摸船帮下了泪;

越看马儿越远了,

眼泪花花旋满了。

这首赋体“花儿”是写离情的,真实感人。“相见时难别亦难”,目送情人,越走越远,而自己却眼泪满眶。前三句是铺叙,最后一句是抒情。

再说比。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就是打比方。“喻”是它的主要特点,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类型,各举一例。如:

二郎山下城角哩,

怜儿像一棵苹果哩;

长得稀不灵落[9]哩,

十里路上闻着哩。

这首运用明喻的“花儿”,把意中人比作“一棵苹果”,表达了歌者对情人的爱慕之情。

靴一双,一双靴,

我是鹁鸽你是崖;

早上去,晚夕来,

鹁鸽缠崖走不开。

这首运用暗喻的“花儿”把“你”“我”直接说成“鹁鸽”和“崖”。表现了男女恋情已达到形影不离的地步,这种热烈的情绪是这首“花儿”前后两部分共同表达的。

开开园门折芍药,

刺玫花好我没瞭;

一心奔上你来了。

这首“花儿”是借喻,以“芍药”、“刺玫”借喻姑娘。歌者表达了对“芍药”的爱情是专一的——“一心奔上你来了。”

最后说兴。朱熹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就是联想,一般称为起兴。如:

小豆开花扯蔓呢,

怜儿在隔河两岸呢;

啥时才能见面呢,

活把人心想烂呢。

这首“花儿”是起兴。“小豆开花扯蔓”与正文在意义上有关联,“活把人心想烂”的原因,是扯蔓,有牵连,有连心,可是很久见不上面。 二郎山花儿“啊欧令”,它以洮河流域广大地区的方言为基础,岷县的‘儿话’方言更为基础语言,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11]首先,具有直接性、朴实性。多为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只有当地人才了解其真实内涵的语言,纯朴、生动、容易上口。其次,具有口头性、随意性。唱花儿并不能提前想好词,而是看见什么,听到对方唱什么时,才随机应变,当场创作,相互押韵,对歌时如对方上句有几个词,以什么为结尾韵,答对者必须以同样词数、相同的押韵对出,做到这些并非易事,对歌时间长短,歌词内容的水平都能充分体现出歌手的“花儿水平”,对不过者败下阵来,溜之大吉。花儿语言还有一个特点,是有一些专用语言。如:“哎——尕心疼儿”、“尕连手”、“两怜儿”等。

毫无疑问,“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判断。但花儿由于其特殊的语言及表达方式,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局限和审美主体的特殊性。往往有这样的尴尬,在欣赏花儿前,演唱者要用普通话非常别扭地念花儿的歌词或歌词大意,听者的效果也完全不同。熟知者如醉如痴,击节叫好,陌生者只闻其声,不知所云,莫名其妙。从当地花儿会的动辄几万人、十几万人的盛况,到花儿在北京等地演唱所受到的“冷落”,都可以说明,在美学价值上花儿还被自身的弱点束缚着,不像陕西的信天游、内蒙的长调、广西壮族山歌那样容易被全国广大群众所接受。

二郎山花儿会的花儿会盛况

火把节”庆祝共三天:

火把节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故也有人将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称作是“东方的情人节”。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故也有“东方狂欢夜”之称。

火把节是彝、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

另哈尼族貌似不过火把节。

“花儿会” 期间,远近的百姓都登山会歌,多时人数常可上万。届时人们撑着伞,摇着扇,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极具生活气息。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

祭祀当天午后,18位湫神依次被抬上二郎山接受官祭,同时祭祀群众赛唱“洮岷花儿”,其时赛会参与人数达十余万,场面极其热烈。“洮岷花儿”除了具有音乐价值和即兴演唱价值外,歌词的文学价值也极高,它与湫神祭祀一样,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研究岷县社会发展历史和民俗文化的宝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