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歌首发

飞天圆梦_绘画作品飞天圆梦

1.飞天圆梦系列问题

2.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画有哪些?

3.如何理解一群飞天圆梦的人既是平凡又伟大的呢

4.神舟15号航天员是哪三位

5.飞天圆梦,神舟飞船

飞天圆梦_绘画作品飞天圆梦

中国人自古就有飞天揽月的梦想,并缔造了“嫦娥奔月”的传说。但受到现实条件的阻碍,这个想法只能成为遥不可及的期望。然而有梦就有一切!

在2003年10月15日这个让中国沸腾的日子里,中国解放军上校杨利伟,带着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于北京时间9点整,乘坐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奔入太空,成为了中国飞天圆梦第一人。

杨利伟,出生于1965年。1987年毕业于空军第八飞行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被分配至空军歼击航空兵部队做飞行员。1988年被授予空军中尉军衔,1992年晋升空军上尉,1996年晋升空军少校。1996年,他参加了航天员初选体检,并与其他13位优秀的飞行员一起,成为了中国第一代航天员。2003年10月,他成功地完成了中国太空航行的任务,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飞天英雄。后于2011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直冲天际的火箭

杨利伟出生于靠近渤海湾的辽宁省绥中县,从小就伴随广阔大海成长的杨利伟,有着刚毅质朴、沉着温雅的个性。在飞行学院学习期间,杨利伟就以刻苦受到老师的喜爱。成为中国空军飞行员后,他更是以优异的飞行记录、沉着稳定的飞行应变能力而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

1996年,从小就有着飞天梦想的杨利伟获得了航天员初选体检的资格,并轻松地通过了初试。之后杨利伟又被安排去空军总医院参加临床体检。杨利伟对这段经历曾经做过这样的叙述:“我当时心里特别高兴,提前三天就去了。护士还和我开玩笑说:‘你也太积极了吧!’”杨利伟回忆说:“航天员是个非常神圣的职业,自己特别希望能走进这支队伍。”而上天对杨利伟也是眷顾的,严苛的选拔条件并没有成为他实现梦想的阻碍。在临床检查和航天生理功能检查中,杨利伟的指标都达到了优秀。终于正式加入了航天员的队伍,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

杨利伟积极参加训练、强化体能。有一次,杨利伟参加飞船的模拟发射演练,在按照飞行程序起飞后的3分20秒左右,杨利伟有条不紊地操作着并说道:“整流罩抛除,我看到窗外的天空了。”专家们听了惊讶地问航天员系统的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你们的航天员训练得这么好,连这都知道?”宿双宁自豪地说:“开玩笑,你都知道,他还能不知道。”但实际上,杨利伟为了这个“都知道”付出过太多太多。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2003年7月,杨利伟经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选评委员会评定,具备了独立执行航天飞行的能力,被授予航天员资格。是年10月15日清晨,杨利伟步入飞船,随着0号指挥员下达了“1分钟准备”的口令,火箭即将点火。全国人民的心都跟着揪在一起,人们跟着电视上指挥大厅中传出的清晰的口令一起倒数“10、9、8、7、6……”,当火箭腾空飞起的前一刻,在指挥室的大屏幕上,出现的是向世界敬礼的杨利伟。顿时举国掌声雷动。身处指挥室中的一位老专家泪涌不止,反复地说着“杨利伟,好样的!”此后这位老专家曾经向记者表述:在这样的特殊时刻,杨利伟敬礼向大家致意告别,心里想的是大家,唯独没有他自己。这不仅体现了杨利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展现了杨利伟的人格魅力。

这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为杨利伟带来了巨大的荣誉,他顷刻间成为了亿万人的偶像,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赞扬。面对这些杨利伟显得很平和。

2003年10月16日,杨利伟完成了对体力损耗极大的21小时的太空飞行。他返回航天城,在身体尚未恢复的情况下,就赶紧给所有训练航天员的教员们打电话,汇报自己在太空中的情况,而对电视中关于他的铺天盖地的新闻却并不在意。

当杨利伟回到航天大队后,没有以功臣自居,主动要求参加航天员例行的体能训练,时常和战友交流太空飞行的心得。他的一位教员说:难得啊,难得。能在巨大荣耀面前,保持如此平常心态,正是优秀航天员应该具备的素质。

杨利伟以其超凡的能力完成了太空之行,赢得了世界的喝彩;更以朴实温雅的性格获得了无数人的爱戴,无愧于航天英雄的称号。

遨游宇宙的太空服

飞天圆梦系列问题

这两天,我被一种精神感动着,那就是神州七号的航天员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发展忘我的大无畏精神;我被一种自豪感激励着,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从25日九点十分,运行火箭把神州七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开始,我就和孩子们一起目不转睛地看着,看着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把它用心灵的摄像机摄录下来,永远珍藏。

当我们看到电视画面中三位宇航员在地球上向我们招手,我们也伸出手,并发出由衷地祝福:“祝愿你们凯旋而归,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再创辉煌!”当我们听到那铿锵有力的倒计时“5、4、3、2、1”的时候,我们的心脏似乎都停止了跳动;当看到火箭腾空而起的时刻,它就把我们的目光也带进了茫茫的太空……

今天,当我们又一次聚焦电视,看到翟志刚太空遨游的姿态的时候,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太空中的时候,我们激动地不约而同地为这位航天英雄鼓起掌来。随后,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两个孩子连珠炮似的发问:“妈妈,宇航员叔叔怎么吃东西?怎么睡觉?怎么方便?他们这次太空遨游能带给我们什么惊喜?他们有生命危险吗?他们能和星星月亮捉迷藏了?……”孩子们的问题是一串接一串,应接不暇,除了一些生活常识方面的问题,还有一些科技含量比较高的问题,诸如“这次太空遨游如何操控?飞船如何运行?”等等,说真的,这么多的为什么我能回答出来五分之一都是不错的了,鉴于这种情况,我灵机一动,号召大家开展了“飞天圆梦,在太空播种希望”的科技小活动。

首先是积极开展“自己动手,丰富知识”的环节。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上网查询,了解有关“神七”升天的知识,包括介绍三位航天英雄。记录下来,以备回答。

接着就是“畅想太空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但想象一定要合理,把太空生活畅想一番,也让自己神游一下太空世界。

然后就是讲述航天历史,展望未来的航天事业的成就。我相信这个环节也一定会让孩子对科学更感兴趣,更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热情。

最后就是如自己是宇航员,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愿,如何锻炼自己,如何在太空播种希望,实现心愿。

神七升天,普天同庆,华夏盛事,就让我们家的科技小活动为“神七升天”添上一抹亮丽的色!

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画有哪些?

一:他们都是激动不已的,为祖国已经迈出了圆千年之梦的坚实一步而高兴。

二:杨利伟叔叔,您是我们祖国母亲的骄傲,是所有炎黄子孙的骄傲。您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意义的重大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控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

三::“嫦娥”,登上月球;探索火星,登临木星;飞出太阳系,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宇宙……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母亲效力,让祖国母亲的事业“芝麻开花-节节高”。

如何理解一群飞天圆梦的人既是平凡又伟大的呢

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画有《神圣使命》、《飞天壮歌》、《飞天圆梦》、《中国梦飞天梦》。表现了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的信息

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就会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共享民族复兴的荣耀。

中国梦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华民族始终崇尚的品德和胸怀。中国一心一意办好自己的事情,实现国家发展和稳定,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世界作贡献。

中国人民深知,中国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愿意同各国人民在实现各自梦想的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帮助。中国将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神舟15号航天员是哪三位

这样理解一群飞天圆梦的人既是平凡又伟大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有自己的独特使命,伟大在于贡献与创造,人们为生活而努力,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生命虽然平凡,却也时时创造伟大,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飞天圆梦,神舟飞船

执行神舟十五号飞行任务的3名航天员首次公开亮相——时隔17年再度飞天的费俊龙、执着坚守24年终圆飞天梦想的邓清明、12年如一日艰辛训练换来首次太空之旅的张陆。

大漠胡杨寒冬日,英雄披甲征太空。

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棒,他们将带着祖国和人民的期望重托奔向“天宫”,踏上为期6个月的飞天之旅。

作为即将入驻中国空间站的新家人,他们将和已经在太空出差半年的战友——神舟十四号航天员“胜利会师”,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一张载入中国航天史册的“全家福”。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次载人飞行,他们还将在太空见证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正式建成的圆梦时刻。

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在飞船模拟器内训练(2022年10月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费俊龙:“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2005年10月,费俊龙与战友飞赴苍穹,开始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活动。

第一次吃热饭热菜、第一次用太空睡袋睡觉、第一次脱掉舱内航天服进入轨道舱……他们在太空创造了许多个第一。

“龙腾九天”似在昨,一十七年如电抹。

17年后,费俊龙再一次作为指令长为国出征。他说:“我的职业是航天员,飞天就是我的职责使命。”

费俊龙参加人站联试舱外服操作训练(2019?年?6?月?29?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1998年1月,费俊龙从1500多名优秀空军飞行员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航天员大队的一员。

进入航天员大队那一天起,他和战友们就开始了难度极大、标准极高的训练。同时,训练本身又是选拔的过程。费俊龙说,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上天,一定圆满完成任务;不能上,就从头再来。

神舟五号任务中,杨利伟一飞冲天,落选的费俊龙训练更加刻苦。

费俊龙(右)和张陆在组合体模拟器内训练(2022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为熟悉飞行和操作程序,他经常钻进飞船模拟器中,一待就是大半天,还把近40万字的飞行操作手册全背了下来,复杂的飞行程序、操作要领以及各种应急处置方案,全部做到了不查手册就能处置。

一次教员问:“导致某异常情况返回的故障模式有几种?”费俊龙不但说出了标准答案,还有理有据地进行了补充说明。

最终,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六号任务乘组,于2005年10月12日实现飞天梦想。

天外归来后,他走上了管理岗位,担任航天员大队大队长等职,但“飞天的使命职责”从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有半点动摇——17年来,他的各种训练从不停歇。

就这样,费俊龙顺利入选神舟十五号任务乘组。

费俊龙参加人船联试(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任务训练时,他要求乘组一定要考虑到天地差异,一丝不苟将动作做到位。比如安装零件时,他从包里拿出一个小配件,就合上包,将包固定,再拿一个,再合上。他说,在太空,如果不合上包,配件就会飘出来,如果钻到舱内设备里,有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

水下训练是非常耗体力的一项训练,而水下验证试验比水下训练时间更长更累。

费俊龙(右)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1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有一次做水下验证试验时,要进行舱间电缆堵帽安装工效验证,数十个堵帽依次分组安装。安装完第一组时,已经检验出工效不合格的地方,但他不想这么简单地下结论,坚持要将各个作业点的全部堵帽安装完。那天,他穿着厚重的水下训练服,戴着厚厚的手套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把8组堵帽安装完毕。出水后,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向科研人员分享自己的体验。

“能够再赴太空,内心仍然很激动。”费俊龙在接受记者访时说,他无比期待“游”入宽敞舒适的太空家园,无比期待和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相会,也无比期待走出舱外,漫步太空。

邓清明:“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

2022年11月28日,身着蓝色航天服的邓清明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面带微笑,信心满满地回答记者提问。

这是他第三次出现在问天阁。不同的是,这次是他成为航天员后首次以主份的身份在这里亮相。

为了这一刻,他整整等了24年10个月。而当年并肩进入航天员大队的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中,8人圆梦太空,5人早已停航离队。

56岁的邓清明说:“逐梦苍穹的路上,我从没想过放弃。”

邓清明准备参加训练(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1998年1月5日,邓清明成为航天员大队其中一员。几年刻苦训练后,他取得了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资格。

可当时,中国载人航天刚刚起步,飞天的机会寥寥无几。在隔几年才会到来一次的任务面前,所有航天员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和选拔,按照综合评价排名确定主备份人选。很多科目考核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成绩相差不大,甚至只有零点几分。

而就是这细微的差距,一次次让邓清明与飞天失之交臂。但每次任务结束后,他都要在最短时间内给自己“归零”,重新迎接新的挑战。

“在飞天逐梦的道路上,不管如何艰难,我从未想过放弃。”邓清明说,“无论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2013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邓清明作为“备份”马上收拾行李,准备回京给天上的战友做支持工作。这时,任务总指挥长走了过来,用拳头在他们3名备份航天员肩上轻轻捶了两下,又竖起大拇指。

邓清明说,这是一种信任,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激励。

邓清明(左)和张陆在组合体模拟器内训练(2022年9月20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第二年,5名战友停航停训,离开了航天员大队。从那时开始,邓清明便成了我国首批航天员中唯一一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然在参加学习训练和任务备战的现役航天员。

备战神舟十一号任务时,邓清明和航天员陈冬分在了一组,参加为期33天的地面组合模拟验证1:1试验。

33天,两个人几乎与世隔绝。不到10平方米的密闭舱内,他们吃喝拉撒睡都在里面,完全模拟神舟十一号在轨飞行任务的全部内容,其中包括近乎残酷的72小时睡眠剥夺训练。

最终,邓清明和陈冬高质量完成了任务,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正式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邓清明参加人船联试(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遗憾的是,神舟十一号任务的最终人选确定,邓清明再一次与飞天无缘。

得知结果的那一刻,邓清明心里五味杂陈。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也极有可能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机会。

发射任务结束后,他回到家,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满满一桌丰盛的饭菜。妻子和女儿说:“欢迎英雄回家。”

看到这一幕,邓清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低头走进卫生间,打开水龙头,在“哗哗”的水流声中,对着镜子哭得酣畅淋漓。之后,他又洗把脸,装作若无其事地回到饭桌前坐下。

这时,一直等在桌边的妻子对他说:“这些年的付出是值得的,你值得我尊敬,也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你永远是我们心中的英雄。”

守得云开见月明。

近两年来,随着空间站任务的实施,我国的载人飞行任务越来越频繁,仍在坚持训练的邓清明成功入选神舟十五号乘组,期盼了24年的飞天圆梦机会到来了。

可世界上哪有平白无故的呢?邓清明说,只有经过磨砺,才能收获良机。

神舟十五号任务繁重,太空出舱的次数超过以往,需要加大水下训练强度次数。每一次,他都要穿着厚重的训练服,在水下一操作就是好几个小时。每次出水后,他的贴身衣服全都湿透了,手也抖得握不住筷子。

训练时,邓清明说的最多的就是“再来一次”。

邓清明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26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第一次在水下练习上脚限位器时,邓清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脚塞进去一半,一不小心没稳住,脚又滑脱了。折腾了20分钟,他才成功。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当天的训练结束后,他要求再单独进行上机械臂练习,直到熟练为止。

“我一直坚信,宁可备而不用,决不用而无备。”邓清明说,“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感谢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攻坚克难,让我们在太空有了自己的空间站,让我等到了圆梦的机会!”

张陆:“虽然我是首次飞天,但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

生于湖南常德的张陆,天生一副好嗓子,从小喜欢唱歌。

记者问:“为什么要放弃唱歌,选择当一名飞行员?”

他说:“如果我选择当歌手,我永远不可能有机会驾驶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飞翔,但是如果我选择当一名飞行员,我会在蓝天上骄傲地歌唱。”

就这样,张陆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

一次夜间飞行训练,张陆驾机刚起飞不久,突然听到“哐当”一声,机身剧烈摇晃。他来不及多想,下意识稳住驾驶杆,减小飞机仰角,并按故障预案操作,最终平稳着陆。

事后检查发现,飞机进气道被鸟撞了一个20厘米左右的大坑。

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那天,发射的盛况让他热血沸腾,他开始向往航天员这个职业。

2009年,我国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已是空军某团空战射击主任的张陆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甘愿为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身!”一年后,他和战友们面对五星红旗庄严宣誓,从此开始了逐梦九天的征程。

通往太空的道路,从来没有捷径。

张陆参加人船联试(2022年3月28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刚开始,张陆最忌惮的是超重耐力训练。他说:“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里,要承受8个G的重力加速度,相当于8倍自己体重的重量无死角地挤压着全身,感觉五脏六腑和喉管都被压扁,还有一种强烈的窒息感,眼泪也会控制不住地甩出来。”

起初,他的这项成绩是二级,相当于良好。于是,张陆到处请教,反复揣摩,经过多次训练后,成绩达到了一级标准。

张陆说,训练难度最大的是模拟出舱的水下训练,也是他们训练时间最长、体力消耗最大的一项训练。

神舟十五号任务中,他们不但要多次出舱,而且舱外爬行的距离也会大大增加。他说:“出舱爬行就像攀岩,前几米爬得很快,但是越往后体力消耗越大,就越难操作。”

要想在浩瀚的太空顺利完成任务,就需要在地面反复地进行强化训练。

水下训练服相当于一个“人”形飞船,是个刚性结构,张陆的肩比较宽,每次把自己的两只胳膊塞进服装或者出服装,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另外,在水里一待就是五六个小时,整个人的四肢被固定在水下服里,身上痒了痛了都只能咬牙坚持。

张陆在进行水下训练(2022年9月23日摄)。新华社发(孔方舟 摄)

事实上,进入航天员大队的12年间,张陆很少度过一个完整的周末,连妻子一直想让他陪着去天安门看升旗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2022年11月28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大厅里,媒体将镜头齐齐对准首次亮相的张陆。这是他成为航天员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

上周星期四,一声巨响,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随着红色尾焰缓缓升空了。

按飞船入轨后,将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和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对接成功后,我国的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而他们将在空间站生活三个月,完成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

在大多数人眼里,中国航天就是一股神秘感,外界没法得知详细的数据,甚至连里面的人才比例,也不是特别清楚,只知道中国空间站总设计师是:杨宏,北斗卫星总设计师:杨长风,这些都是主要的建设者,年龄大都在60岁左右。

但是有师傅必有徒弟,我特意去查了输送人才的学校主要有:哈工大、国防科大,西北工业大学,北航等等,他们大都数出自这几所学校,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航天人才基地,或许里面有非常多的年轻一代,一直默默无闻的给中国航天输送人才,才有今天的成就。

而这次发射成功的是神舟十二号了,属于神舟系列的第十二号,在1992年立项之后,我们的神舟系列也走过了29个年头了,从神一到神十二 ,发射成功率100%,是世界上成功率最高的载人飞船之一,前后有10名航天员分别搭载神舟系列飞船升空是中国唯一的载人飞船。

神舟系列飞船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国产的麒麟操作系统。飞船用的是三舱一段,即由返回舱、轨道舱、推进舱和附加段构成,由13个分系统组成,飞船为结构体,可以随时拼接,好像跟俄罗斯方块差不多,可以拼和拆的,在安全性高、费用少、代替性高等等。

返回舱又被称为座舱,是航天员的“驾驶室”。轨道舱被称为多功能厅,主要是工作、吃饭、睡觉和清洁,类似我们的房间。

推进舱又叫仪器舱或设备舱,内部装载发动机和推进剂,并未航天员提供氧气和水。

附加段也叫过渡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用的。在载人飞行及交会对接前,他也可以安装各种仪器用于空间探测。

我们平常看到飞船外表是长圆柱体,有展开的翅膀 ,主要是吸收太阳能,提供能源,还外层被白色包裹着,主要是反光的,在 太空中宇宙辐射强烈,使用白色相对深色来说吸收光线和热量更少。 这里就简单说明一下了,如果要多说这个,估计我好几天都写不完,我们也不用了解特别多的,你们有时间可以去查查。

载人飞船想要升空,不能全靠几个舱,推力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还有一个大家伙,就是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空间的唯一工具。

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刚开始用于战略导弹,后来经过一系列的阶段,才发展成运载火箭,但是它体积大大增加了,由四个液体助推器、芯一级火箭、芯二级火箭、整流罩和逃逸塔组成,我们现在经常看到的是火箭已经跟飞船组装一起,站立在发射塔上面,四周有四台助推器。

耸立的时候,下半段主要是发动机和燃料,上半段才是飞船真正的地方,被巨大外壳包裹住,当发动机发动后,会产生巨大的推力,也带有震动、推动火箭、飞船缓缓升空。

然后到达一定的距离,助推器分离,整流罩脱落,火箭和飞船分离等等。

比如我国这次用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起飞重量为479吨,能一次性发射44吨重的航天器。还有正在研制的长征9运载火箭,这家伙重量就到达4000吨了,能一次性发射150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到时我国的火箭才能在第二梯队真正站上第一梯队。

自前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上天后,各国相继发展自己的载人飞船,比如现在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美国的水星号、私营的龙载人飞船。

那中国的载人飞船就是神舟了,但是为什么叫神舟,其实也有一段 历史 的。不妨看一下下面。

根据资料在1992年1月,党中央决定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之后,为这个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船”取什么名称,才能配得上中国的第一船,经过多次的商量最后向参加飞船研制的各个单位发出:“为中国飞船征集名称”的通知。

很快,征集到了很多“华夏”“”“腾龙”“神舟”等众多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被推荐出来,最后送到载人航天办公室。经慎重考虑,载人航天办公室建议用“神舟”为我国飞船命名。

从字面上看,“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又是“神州”的谐音,象征着飞船研制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是四面八方各行各业大协作的产物。同时,“神舟”又有神气、神飞扬之意,预示着整个中华民族都将为飞船的诞生而无比骄傲与自豪。

1994年初,“神舟”这个名字最终从众多的方案中脱颖而出。从此,中国自主制造的载人飞船有了名字——“神舟”。

结尾

这几天也看了好多新闻,空间站不仅有简洁UI界面,还有麒麟操作系统,界面也是中文字体,真正的中国造。

说外国宇航员正在努力学习中文,还秀了几句土鳖的中文,望早日上中国的空间站。

这篇文章删删剪剪好多了,好不容易才写这一点,因为这个需要的技术太多了,有错有对,如写得不好可以告知。用着最简单的话,去略过,希望大家都能看懂。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