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歌词库

90后的小时候抄歌词本完整_90后小时候最火的歌曲排行榜

1.你有没有被人取过外号?

2.那些错过的遗憾,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弥补给你。

3.谁还有抄歌词的习惯

4.90后的我们,经历了什么

5.学生时代的我们,为什么总爱抄歌词

6.学生时代的我们,为什么总爱抄歌词?

90后的小时候抄歌词本完整_90后小时候最火的歌曲排行榜

没有几本手抄的歌词本,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80后的音乐爱好者。那个时候,没有手机,能拥有一台单放机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能有一台收录机那绝对是全班最靓的仔,更不要说什么MP3和手机了。但是条件的简陋却不能阻挡学生们对音乐的喜爱,那时候把单放机别在腰上,放上一盘最流行的四大天王的卡带,把音乐声音开到最大,在校园走来走去被认为是最拉风的事。

那个年代,没什么,能够听一听港台音乐,甚至会哼上几句,那就很让人羡慕了。记得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小虎队的歌风头正劲,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号称?四大天王?,他们的歌也是备受青睐。要想学唱他们的歌,就要自己把歌词抄下来,虽然也有出版的歌本,但是穷学生哪舍得花钱买,有那钱还不如买两盘卡带听听呢。

歌词也不是那么好抄的,因为有的港台歌手普通话不是那么标准,歌的节奏又比较快,所以只能听一句暂停一下,抄完这一句的歌词再放下一句,这样凭感觉抄的歌词也是错漏百出。但是没关系,反正自己唱的时候,别人也未必能听懂唱的是啥。大概不走样就可以了。

用来抄歌词的本子都是选最好的软皮抄,而且要精心配上图案,贴上明星的大头贴。搞得胡里花哨的。抄在歌词本上的那些歌词,都是用了自己的洪荒之力,可以说做作业都没有那么认真,唯恐抄错甚至还要打好草稿再认真誊写。

现在看到这些歌词本,也是很能勾起以前的回忆的,这一页抄了两首歌,一首是郑智化的《水手》,一首是《封神演义》的主题曲。郑智化当年靠着一首《水手》家喻户晓,走到哪里都能听到?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的嘶吼。我们被老师惩罚了以后,也会大声来上两句表现一下自己的不屈。

那个时候电视剧的主题曲也是我们学唱歌曲的重要来源。很多同学家里没有录音机,好在电视还是比较普及,电视剧中的很多主题曲还是很好听的,而且是每天都能听到的,今天学一点,明天学一点,今天抄两句,明天抄两句,等到电视剧剧终了,歌也学会了。

那个时候抄歌词,不仅是自己抄,有时候也会叫一些字写得漂亮的女同学帮着抄,能够叫到班花帮自己抄歌词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这一页前面是个男孩子的字迹,虽然极力想表现得飘逸一点,潇洒一点,无奈功底没到,所以只是看上去有点行书的感觉,形似而已。可能也知道自己字迹不怎么样,第二页请了个??,虽然说也很稚嫩,但是还是挺工整的。

抄的歌词风格跟自己的心情息息相关,心情好的时候就是楷书,心情不好了,那就是草书,心情好的时候配上美术字,配上各种装饰,贴上大头贴,心情不好了,那就只有几个干巴巴的字。前面这个我用了几分钟才算看明白抄的是杨钰莹的《我不想说》,后面不知道想到什么不愉快的事,还写了几个?恶?的?我?字。后面这个《乙未豪客》,就好看多了,又是加颜色,又是设计美术字,还贴上一张明星的大头贴。

现在想想当年的那些抄歌词的举动,确实有点好笑,当时我们得多无聊才会一个字一个字去抄写并背诵那些歌词,但是这却是我们青少年时期不可或缺的回忆。

你有没有被人取过外号?

你的手抄本——歌本还在吗?

知道而且还拥有手抄歌本的的人不会太多,尤其90后以后的人。

80年代初期,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只有收音机,还不是每家都有,电视机只是听说过。

那时候学歌曲,一个是学校音乐老师教的,不用猜都知道是哪几首,几乎不用再抄。

还有就是学唱**、电视剧里的主题曲或者插曲,比如当时非常流行的**《红牡丹》里的“牡丹之歌”,《知音》里的“知音”,《戴手铐的旅客》里的“驼铃”,还有《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等,后来更多了。

主要学唱方式是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节目,每个广播电台都有这个节目,一首歌曲播放一周,每天播三遍,所以多数人都能学会,当然跑调的不算,其实跑调也是学会了,就是唱出来不准而已(不怪跑调的人,他自己感觉不出来,跑调是天生的)。

还有一种学歌的方式是每个广播电台的周末都有“听众点播”节目,观众写信点歌,给自己点的,给亲人点的,给老师点的......都是点的最流行的那些歌曲。

就从那个时候开始,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一个专门的手抄歌本,就是抄歌词的,如果你读到这里,你是70后之前的,我打赌你也肯定有。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什么流行歌曲的专刊、杂志,不像现在,市场反应特别灵敏,随时为你的需求提供服务。

我周边的人,手抄歌本里,几乎没有歌谱,就是歌词,原因嘛,就是没有几个人识谱。

我们家附近能收到很多个地方的广播电台,其中歌曲播放最多、好听的最多的并不是我们本地的广播电台,而是隔壁地区的“哲里木盟人民广播电台”,每次选的“每周一歌”也是特别好听。屯子里的人和学校的老师、同学都非常喜欢。

“哲里木盟人民广播电台”每次播完每周一歌以后,有一句“通辽一中印刷厂印制了本歌的歌片,欢迎购买”的话,其实就是广告。

歌片就是带谱的歌曲的单页,正反面,折叠起来能放在信封里的,那个时候的信封也比现在的小很多。

去信问了一下,每张三毛钱,包括邮费,我们三位同学商量一下,每人每周一毛钱,买一张歌片,后来觉得挺好的,我就开始自己每周买一张,一直坚持到初中毕业。

看歌片的好处之一,就是知道准确的歌词是什么,也不用以讹传讹了。还有就是不露声色的向周边的人炫一下:俺有歌片呢。

最大的收获是好几年后才发现的,一直惠及到今天,因为不太懂歌谱,不会照着谱子学新歌,但是,神奇之处就来了:我能看着谱子知道我自己、他人唱的对不对!

骄傲了好久,最终有一天好像忽然间明白了:不会画画的人,也能看出来静物写生的像与不像。 后来又仔细想了一下,这个类比也对,也不对,反正我对看谱子听歌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体会与用处。

我的手抄歌本里抄的歌曲也不少,当然,有些爱情歌曲,是不能在老师和家长面前唱的,但是不妨碍像起他人一样偷偷地抄在本子里。我也把歌片粘在本子上,歌片和好几本手抄歌本放在一个大档案袋子里,一直保留到上次换新房子搬家。因为搬家公司不知道怎么给弄丢了,现在还心疼呢。

你的手抄歌本还在吗?

那个非常简单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用心抄写和翻看的小本子,是时代与个人岁月的真实写照啊。

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科技进步的初期,也是文艺、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正式中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从满怀热情学唱歌曲,也是这个大背景下的对文学艺术作品的渴望和热爱,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前奏。

那个时代真简单,生活简单,学习简单,快乐也非常简单,但是简单的快乐不仅单纯,而且如陈年老酒,回味悠长,抹平岁月的疤痕,滋补身心。

那些错过的遗憾,终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弥补给你。

文||初婳

一、

小学四年级,班上几个调皮的男生给我起了一个外号——黑皮膏。

是的,听到这个外号,大家不难知道,我小时候皮肤很黑。

四年级开始,我从村里的小学转入镇上的小学。班上的同学再也不仅仅是那十几个互相都很熟悉的小伙伴了,多了好几十个不认识的同学。

有的新同学很友好,会主动和我聊天;可有的就不那么友好了,看我长得黑,给我取了“黑皮膏”这个带嘲笑意味的外号。

刚听到这个外号时,我简直难过得想哭。没有人喜欢自己长得黑,我也想向别的小女孩一样白白净净的。我已经很不走运了,可他们为什么毫不顾忌我的感受,用这么一个难听的外号来嘲笑我呢。

每次有人冲我叫黑皮膏,总会引来一片哄堂大笑,这个时候,我就恨不得立马出现一个地缝,好让我钻进去。

或许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变得自卑。我不敢再在课堂发言,因为怕别人注视在我身上的目光;我也尽可能的躲在教室,因为怕在教室外面听见同班同学指着我对外班的人说:“看,我们班有一个长得特别黑的女孩!”

有次英语课,老师在教我们念“good morning teacher”。坐在我后桌的那个男生不想听课,就开始捣乱,当然他不敢明目张胆,只敢偷偷地踢我的凳子,在我身后叫“黑皮膏,黑皮膏!”我气得就想转过身去把他的嘴给缝上。

但是我不敢,我甚至不敢转过身去要他别叫了!

可我的无视并没有让他消停,看我不搭理他,他甚至冒着被老师发现的风险来揪我的马尾。

或许是他太用力揪疼了我,也或许是感到太委屈无助,那一瞬间,我心里觉得堵得慌,竟然在课堂上放声大哭。

英语老师是位年轻温柔的女人,她走到我身边安慰了我一会儿,然后又询问我的同桌发生了什么。老师了解情况后,严厉地批评了我后桌的男生,并让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我道歉。

迫于老师的威严,尽管不是出于真心,他一个劲地在和我说“对不起”。我的情绪还没平复,还趴在桌上埋头痛哭,此时我或许该和那个男生说句“没关系”。但那句“没关系”我却是怎么也说不出口的。

到了初中,曾经最喜欢叫我外号的那几个男孩都和我不在一个班上。太好了,不必再听人叫我“黑皮膏”了,我当时想。

可没想到,有个男孩路过我们班的时候,看到了坐在靠走廊窗户边的我,冲我大喊:“黑皮膏,原来你在二班啊!”

班上的人全都听见了。我当时又羞又气,我想我要是泼辣一点,可能就冲出去和他打架了。

二、

以前写同学录,在座右铭那一栏,我总是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太喜欢这句话了。我知道我的想法不能强加于他人身上,可我多希望那些叫我外号的人也能和我一样喜欢这句话,并且做到啊!

可他们不仅做不到,好像还特别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现在想想,他们对我的嘲笑,就是一种精神欺凌,这种痛苦不比身体上遭受暴力欺凌来的少。

但好在,我身边还有一些很善良的人。

那年我读初一。

一个晚上,寝室已经熄灯了,但大家还睡不着,一起在聊着天。不知道是谁挑起了一个话题——把自己比作一种食物。女孩们陆续说完,只剩我没有说话,有个女孩替我说:“我觉得刘凌是巧克力。”她顿了一下,继续说:“是黑巧克力!”

“哈哈哈哈哈……”寝室里的女孩们哄堂大笑。

上了初中,我依旧自卑内向,但不那么敏感了,或许听多了别人说我黑。我内心依旧抗拒别人说我,但已经能伪装得毫不在意了。

听到那个女孩的话,我的内心毫无波澜。

睡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孩却气愤不已:“你少这样说人家!人家凭什么非得是黑巧克力,我就觉得刘凌是白巧克力?”

到了初三,我们每个星期都有周考,每次考试完,几个玩得好的女孩子就喜欢围在一起聊天玩耍。

那时候,我们流行抄歌词,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本歌词本。那次我和几个女孩围在一起翻一本歌词本,一边翻大家一边唱。我一开始没唱,只坐在那听她们唱,后来翻到一首歌,几个女孩都不会唱。

“刘凌会唱这首歌!”我的同桌突然对大家说。我同桌继续说:“刘凌,你唱几句给我们听吧!”大家顿时全部看向我。

我轻轻哼了几句。同桌竟然为我鼓起掌:“刘凌,你唱歌很好听啊!”在我的印象里,很少有人会夸我,听到同桌的话,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后来,我的同桌还对我说:“刘凌,其实你长得很漂亮。你要自信一点哦!”

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那两个女孩或许永远不会知道,她们不经意间说的话会让我永远都难以忘记。我真的很感谢她们!

三、

越长大越释怀!

我已经越来越不介意别人说我的肤色。不再是那种装不在意,而是打从心底开始慢慢释怀。

上了高中后,身边的同学好像一下子长大懂事了,再也没有人会因为我的肤色而嘲笑我。

大学时,我遇到一位人特别好的班主任。她皮肤很白,长得也特别漂亮。

大学第一次班会后,她在朋友圈发了她和我们全班同学的合照,还有几张和部分同学单独的合照。其中有一张就是我和她的。

我发微信给班主任说:“老师,您好漂亮啊,站在您旁边显得我更黑了。”

班主任立马给我回复了一大段话:“刘凌,你也很漂亮啊!你要知道,不管皮肤白还是黑,只要肤色均匀就很好看。你的肤色就很均匀啊!”

是啊,我也很漂亮!

我不再介怀别人说我黑,甚至自己还会用我皮肤黑这个特点来开开玩笑。

上了大学,开始注意防晒,每天都涂防晒霜,有点太阳就必须打伞。坚持了三年,室友说我比大一的时候白了不少,我笑着说:“是吗?那我可能是在褪色吧,等我褪完色,我就和你们一样白了哦!”

以前,“我长得好黑啊!”这句话我是怎么也说不出口,但现在却是经常把它挂在嘴上。有时候早上出门,太阳不太,室友看我要撑伞,想说这么点太阳就不要撑了吧,我若有其事地说:“不行,我要褪色,不能晒太阳!”

我想起有次上课,那位个子不太高的老师把他以前喝长高药、穿增高鞋的事当笑话一样说给我们听。

我不知道他曾经是不是也非常介怀自己长得矮,但我想,他现在肯定已经毫不在意了。

长大之后,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以前我听都不想听的东西,现在居然会用来开玩笑。

我庆幸自己在慢慢改变,不会一直生活在自卑里。

但如果可以,我还是不想在小时候被别人起这样一个外号。

我最介意“黑皮膏”这个外号是小学那几年。那时候,班上有个男孩,小时候出了意外被火烧伤,整张脸都毁了容,脸上全是伤疤。自然而然,班上有几个男生根据他的外貌特征给他取了一个非常难听的外号。

他常常受欺负。每次看到别人欺负他,我都非常想上去阻止。但当时我连阻止别人叫我外号的勇气都没有,又怎么有勇气阻止别人欺负他呢?现在想想,我真的挺讨厌当时那个懦弱的自己。

或许因为同病相怜,我对他总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我不知道他对我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我想也是有的,就像我从没叫过他的外号一样,他也从没叫过我的外号。

我一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老师,毕业后也大概真的会成为一名老师。

我希望到时候班上的孩子能健康快乐,不会遭受他人的欺凌;也希望他们都是善良的孩子,不会去欺凌他人。

谁还有抄歌词的习惯

很久没有收拾旧物,趁着在家,翻开了许久没打开的纸盒子,撕开了尘封已久的回忆,看到了年少时期的同学录、歌词本,还有那些已经布满灰尘的书本。

那里面,每一样,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歌词本里面的字字句句满满的都是青春和年少,稚嫩的字体和有些泛黄的页面,充斥着整颗心,那是我的青春啊。

那时候没有手机,听歌只能在学校广播里面或者是回家的电视里,每次周末都会去买碟片来抄歌词,抄了一本又一本,这本不好,就换另一本,看着这些歪歪斜斜的字体,顿时有些好笑。

现在的我再也不会去抄歌词,听歌大多都有各种软件,这样一想,又多了一些黯然。

我其实挺遗憾的,少不更事,现在又觉得为时已晚,不过啊,那些错过的遗憾,终究也会以另一种方式来弥补。

那是我一辈子最想回去的时光,也是我一辈子都回不去的时光,在以后深深浅浅的日色里,我将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和祝愿,走向我最喜欢的地方。

希望你也是!

(哈哈,实在找不到配图啦!不过我现在也还是青春。)

90后的我们,经历了什么

我爸爸有一个歌词本,后来送给我啦,那里面不光是歌词哦,歌谱也有(当然都是简谱啦,偶也看不太懂五线谱的说~~~).

后来我就继续拿那个本子抄,因为我听歌和身边的同学都不太一样,最注重的不是曲调倒是歌词,所以我基本上不听自己听不懂歌词的歌(比如轻音乐\日文歌\韩文歌\粤语歌,英文歌还是偶尔听的,毕竟也学了几年英语嘛).遇到好的歌词我就会抄下来.所以爸爸给的歌词本上可以看出两代人的听歌差异~~~呵呵~~

而且我有改编歌词的习惯,上面也说了我不是很懂谱曲,但因为一直以来作文都还不错,所以总喜欢把一些歌词自己改编了,有些是基于原词,改动比较少,或者改成搞笑版的(就有点像现在的"恶搞"啦~~~);有些就不能算基于原词啦,被我改得基本上没有原词的痕迹了,就好象重新给那个曲子填词吧,相当于我借用一下人家的曲调.这些改编的歌词我都抄在另一个本子上,有的时候还会按自己写的词唱唱~~呵呵,自娱自乐啦~~~

学生时代的我们,为什么总爱抄歌词

曾几何时,说起“90后”,许多人一定会认为那是青春与不羁的代名词,认为“90后”是张扬的一代,个性十足的一代。我不知道这对我们90后是一个怎样的评价。只是在老一辈人的口中经常会听到:“哎,你们90后啊!”,从这样的语气中或多或少的会听出一些偏见。我们90后生活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好似翻滚的海浪推着我们不断地前进。在所谓的“00后”“称霸”的时代中,似乎90后早已该退出这个张扬个性的舞台,因为不经意你会发现,作为90后的我们,已经不再年轻了!

关于90后的记忆

关于90后的记忆,希望我们再回首时,能够找到点点共鸣,相信记忆交错的彩带,是我们90后最珍贵的回忆。

?我们总是最先接触新生事物,所以老人或者是父母经常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但还不忘批评我们是个性张扬的一代,不懂珍惜的一代。比如我们最先接触qq, 手机,mp3等,每次听到批评和指责时,都特别想说“既然出了,为什么就不能用呢”。现在想想也理解了,毕竟父母的一代是贫穷的,没有接触过许多新鲜事物,也不难理解他们对新事物的排斥,但那时的我们似乎还没有想那么多,对此有更多的不解。好多人都说我们90后是幸福的,因为有太多的新东西都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被接受和使用的,但是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也是试验的一代啊,一件事情的出现,都是机遇与风险的共存啊,我们在享受着更好的东西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而大多数的人,往往忽略了这点,自觉的给90后贴上“爱享受,不思进取的”标签。其实仔细想想每次课改不是对我们的考验吗,生育的推行,不是对我们每个90后孩子生活的一种改变吗?

90后的我们挣扎过,彷徨过,但庆幸的是我们还是挺过来了!

?青春,一个看似单纯却并不单纯的字眼,一个十分单纯却单纯到懂得人生的词汇。这是90后对青春的定义。

90后的我们,《西游记》和《还珠格格》是我们暑的“必修课”,我们喜欢的,可能是现在孩子无法理解的。喜欢玩玻璃弹子球,喜欢看儿童文学书,喜欢晚饭过后,爷爷给我们一群孩子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喜欢每到七夕还会躲在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

印象深刻的是我们当时特别爱买干脆面,而仅仅是为了里面的各种卡纸、贴纸,哪个是我没有的,然后便开始了无止境的购买。还记得当时最流行的“旺旺脆冰冰”吗?你一半,我一半,我们都是好朋友。哈哈现在想起来特别好笑,但不可否认那就是我们90后的青春,是我们童年的记忆。

90后的我们,不知道语文和数学是一个老师,而且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班主任”。“请家长”这三个字可能是我们上学时最害怕的一句话。但仍挡不住我们的调皮和吵闹。仿佛在上学时没有受到批评过,你的青春就是不完整的(真不知道当时怎么想的),我想这才是那时最真实的我们吧!语文课永远都是写拼音、抄生词、组词、造句、背课文。现在还清晰的记得语文老师的那句谁先背完谁下课。那时的我们为了下课是真背啊!凡是其他老师有事情不能来上课,所有的课便自觉地成为班主任的课。(弱弱地说一句,连体育课也不放过)

我们经常会听到老师说“你们这届是我教过最不好管的班”……也经常听到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又是怎样优秀的”……对,就这样我们在各种声音中成长起来了。真佩服当时我们的内心是多么强大,不过现在长大了才发现他们的用心良苦。

?还记得“大风车”开始吗?还记得董浩叔叔和鞠萍姐姐吗?不知何时灌篮高手扫荡全国,每天最期待的就是放学赶紧回家,下午六点半守候在电视机前。虽然那时候什么也不懂,但是从来没有那么深的触动……男生对晴子抱有各种各样的幻想,女生三句不离流川枫。

现在的朋友圈特别流行手账,我想当时我们疯狂地抄歌词大概就是最早的手账吧!那时候听的是磁带,听一句暂停一句,抄歌词,现在想想真麻烦,但那时就是享受抄歌词的状态。

渐渐地周杰伦火了,《简单爱》、《七里香》火遍大街小巷,在当时要是没听过几首杰伦的歌,你就out了!后来蔡依林……再后来潘玮柏……买海报、买磁带、买CD,成了当时最疯狂的讨论。F4的一炮而红,走到哪里都是流星雨。

印象最深的是03年,非典弄得人心惶惶,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也是第一次知道原来可以这么可怕,也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敬畏!钟南山那年很红,那一年最震撼我们的书是郭敬明的《幻城》和《梦里花开知多少》,原来生活还可以这样写。我们最早编出各种各样的流行语,从彻底烦了“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到现在的“很黄很暴力,很好很强大”。

90后的你,也许此刻上了理想的大学,或者是刚刚步入职场,但是相信我们都有一段共同的回忆,那就是纯真而美好的童年生活,那是一种独有的生活印记!

?关于90后的生活

那时候,理想还未发芽,个性还未起风,与世界的和平还未融化。也是那个时候的自己,虽然觉得哪哪都不尽如人意,却还是撑着一口气还在继续。

?90后的我们,电话本里有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号码,却总是在孤单寂寞时找不到人煲电话。

?喜欢塞着耳机听忧伤的歌,总是感觉歌词像是在说自己。

?90后的我们遇见不公平的事情,也不像从前一样容易愤怒,只是在心里默默地告诉自己“社会”就是这样。

?过了青涩的年龄,却找不到成熟的感觉,在那些标志着青春过往的年华里“缓缓走过”

?我们也曾有很多梦想“有的实现了”,“有的破灭了”,我们的理想也开始渐渐现实了,不再像当初一样天马行空。曾经苦苦追求的“后来便的一文不值”,父母百般阻挠的事情,也是在长大后才明白,“原来父母是对的”。

?在这个难以理解的社会,我们会慢慢的让世界明白,只要有我们,这个世界就永远还有纯真,还有理解,还有梦想!

别抱怨努力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写给90后的你,写给我们共同的回忆!90后的生活你还记得吗……

彩蛋这些你还记得吗?

爆米花

2,冰袋(在我们零用钱还不充足的年代, ? 在雪糕还不兴起的时候,这是夏天 ?我们的最爱)

3.大大泡泡糖

4.当时还在疑惑,为什么每个铅笔盒里都有乘法口诀,为什么考试的时候老师不让打开它。

学生时代的我们,为什么总爱抄歌词?

在初中高中的时候,很多女生都有一个记歌词的本子,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画着好看的图案,把本子装扮的很是漂亮,把他看的很是宝贵。这个本子总是被自己保护的很好,时不时的就拿出来看看,顺便看着歌词唱唱歌,缓解自己的心情。

那会爱抄歌词可能是歌词中的某句话触动了你,让你想到了自己,就想把他记录下来,然后只记一句话有有点少,就干脆把整首都抄下来吧。初中高中刚好是懵懂的时候,很可能被歌词里边的情情爱爱所牵挂,希望自己也可以有这样的爱情,就想记录下来,以后回想起来,也是一个回忆。青春时期的自己总会有自己喜欢的明星,他们出来新歌就想要学会,然而学会最好的方法就是抄一遍,总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然后就差不多会了呢,同时把自己喜欢的明星的歌抄下来,也算是追星的一种方式。那会的自己文不是很好,听到歌词中好的一些话就会想要记录下来,然后把他变成自己的。

学生时代的自己也喜欢抄歌词,还专门把本子画的很好看,时常放在自己能看到的地方,时不时拿出来看看,跟着唱几句。一个班里的还会互相传的看,看看自己喜欢的歌别人喜欢不,有没有自己喜欢却没有听过的歌,写下来有机会了去听听。都喜欢的歌还会一块唱,感受那个唱歌的氛围,很是怀念那个时候的自己,懵懵懂懂的,什么都不懂,很是单纯,喜欢什么就是什么,而现在到了大学,难免会碰到有黑幕的事情,想起来,还是那会的自己好呀。

学生时代的我们,敏感而又脆弱,我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一种探索的心,那时候的我们生理以及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对那些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了好奇。我们都出生在九十年代,那时候的我们被人称作非主流,杀马特。叛逆,桀骜不驯,放荡不羁,是我们的代名词。

中学时代的时候,许嵩,汪苏泷,徐良,三大网络歌手横空出世,那时候的我们与那些所谓的追星族并没有什么异同,不论他们中的哪一个新出了新歌,只要谁先知道并且会唱,绝对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为了唱会那些歌,我们不惜花掉那时候看来是巨资的两块钱,买一个崭新的笔记本,整整齐齐,一笔一划,很工整的把整首歌都写在笔记本上,看着本子上的歌词,仿佛偶像就在眼前,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感觉像拥有了整个世界。

那时候在我看来,写歌写的最好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许嵩,还有一个是专门为周杰伦作词的有名词作家方文山先生。我觉得许嵩的每一首歌都充满了文,不论是描写景还是描写人抑或是记录一件事,他用能用绝妙的文字将其刻画的入木三分。我认为他是一个对事物以及文字理解的很透彻的一个人。那时候,每当有好的歌词,总会记下来,还有很多同学都会将他的歌词运用在自己的语文作文中。当然不出意外,老师会在句子下面划上波浪线,表示这几句写的很好。

除此之外,我们喜欢抄歌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听歌的时候,我们会有很深的感触,仿佛歌词里唱的就是自己。写歌的人正经,听歌的人自煽情,情窦初开的我们并没有太多的感情经历,甚至在有的时候听歌会听到流泪,仿佛又经历了一次故事里的情节。太多的情歌,太多的回忆,听的越多,就会越觉得是在唱自己,与歌曲之间产生了共鸣,在那个手机不发达的年代,我们没有其他设备,当然会把歌词记到一本颜色好看笔记本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