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歌首发

严凤英小辞店_严凤英小辞店原唱全集

1.有什么好听的黄梅戏啊

2.黄梅戏名曲都有哪些?

3.跪求黄梅戏演员韩军资料

4.陆洪非的主要作品

5.马兰演过什么黄梅戏?可以列举吗?

6.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的恩师是谁?

7.黄梅戏夜思鸣凤原唱是谁?

严凤英小辞店_严凤英小辞店原唱全集

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

知识拓展: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著名的黄梅戏有《告经承》《告坝费》《大辞店》《过界岭》等等。到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有什么好听的黄梅戏啊

在安庆时,那时结束不久,安庆的老演员也都被打倒,不能唱戏。有中央首长来,就由戏校韩军、刘红等小孩招待演出,常演剧目是《天仙配》,韩军、刘红就成了大家心目的小董永和小七仙女。上海电视台将他和魏蕤(**《孟姜女》里的范秀姑)合演的《打猪草》录成电视节目播放,后来还出了光碟。值得一提的是,二位年龄与角色相当,唱作俱佳,其二人的合作可直追严凤英当年的绝版,时老在录音棚中被他二人唱得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到“省黄”后,排了《孟姜女》,但因为处在变声期,嗓子哑了,录音时就换成了黄厚生。拍**时他演的是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

他扮相俊美,嗓音甘美,韵味十足,是黄梅戏难得的小生演员。

因为他年纪小,在镜头前和许多女主角不大配得来,所以只能是配唱。当时有许多电视剧都是找他配唱的。

由他主唱并主演的有《小辞店》、《严凤英》和《半把剪刀》等。

他曾先后与魏蕤(《打猪草》)、吴琼(《孟姜女》、《打金枝》等)、

谢雨欣、周莉(《半把剪刀》等)、马兰(《严凤英》等)、周源源、韩再芬(《小辞店》等)等人配过戏。

戏曲不是合唱班,要的是个性,韩军就是个个性十足的演员,且可塑性极强。

黄梅戏名曲都有哪些?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西楼会》、《纺棉花》、《秋千架》等等。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徽剧、庐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黄梅戏起源地有安徽怀宁、桐城,湖北黄梅,安徽宿松四种说法。王兆乾(黄梅说的提出人)晚年承认黄梅戏源自“湖北黄梅”“缺乏理性的思考。四种说法中,以宿松说最为可靠,后在清末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跪求黄梅戏演员韩军资料

对花,女驸马,夫妻观灯,天仙配

**:《香魂》《生死擂》《徽商情缘》

电视剧:《郑小姣》《天仙配》《女驸马》《孟丽君》《桂**选郎》《龙凤奇缘》《桃花扇》《李师师与宋徽宗》《彩云坪》《挑花女》《小辞店》《秋》《潘张玉良》

舞台剧:《西施》《血狐帕》《孔雀东南飞》《女驸马》《郑小姣》《莫愁女》

剧:《严凤英》《龙女》《劈棺惊梦》《遥指杏花村》《西厢记》

舞台剧:《红楼梦》《女驸马》《无事生非》《秋千架》《女驸马、天仙配》(音配像)

《红楼梦》共三个版本。

陆洪非的主要作品

黄梅戏子---韩军(2008-02-11 19:23:51)标签:黄梅戏 韩军 小辞店 韩再芬

“对于韩军的名字,真的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了。”正如这篇回忆录的作者所说,在安徽这个黄梅戏被广为传唱的省份,人们对于韩军的名字也并不熟悉。韩军是个黄梅戏演员,演出时人见人爱。有人评价他是为艺术而生的人,是那种没有人生体会也能因为内心的爱而把戏剧演好的人。韩军留下了很多黄梅戏的作品,像电视剧《半把剪刀》、《小辞店》、《严凤英》,**《孟姜女》。本文的作者曾经也是一名黄梅戏的演员,她和韩军一起经历了黄梅戏的发展与壮大……

A

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是1966年离逝的,30年后的1996年,我的发小韩军——一个黄梅戏演员也去了,是巧合还是宿命我不得知晓。

噩耗传来时,我的心狂跳,理不清头绪。严凤英老师去世那年我还是个不会说话的毛孩子,当然也就没有缘分与她结识。对严老师我极度崇拜,因为是她将黄梅戏这个民间小调唱响全国,成为全国四大剧种之一,我后来有幸与她的家人结缘,也要感谢媒人——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名段“树上鸟儿成双对”可以与80年代邓丽君的流行歌媲美,是文化之春风在中国大地刚刚回暖的中国流行音乐。那甜美的音乐、朴素的唱词,让你喜欢的身不由己。

写韩军不能不提王冠亚,他是我省的著名编剧,为人低调谦和。王老师非常喜欢韩军,在韩军刚进团时他百般照料,从生活到艺术修养的提升无处不体现他付出的心血。韩军拍摄的作品及几出舞台戏,多数是在王冠亚老师帮助下促成的。有一段时间韩军恋爱了,那时的社会之风还比较保守,韩军爱上了一位大他许多岁的女子,爱情选择的叛逆,没人可以理解,但是当时谁也无法说动他改变主意。王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每天围着韩军转。有天傍晚,王老师带口信让我去他家。一墙之隔几分钟我就到了,韩军也在,看情形他们这样僵持已经很长时间,王老师见我落座后笑眯眯地对我说:“你看看他(指着韩军)这孩子就是不听话,我费好大劲把他找回来,说了一下午也没说动他,你和他聊聊,我去给你们做晚饭。”

这一聊就是一夜。我们从儿时一直聊到当下的理想与抱负,真可以用感天动地来形容当时的热情,当天际泛白时我们带着疲惫,走进了新的一天,一个充满着新的希望的日子。韩军说他坚决与那女子断绝往来,一心工作,个人问题等几年再说。我把结果告诉了王老师,他很高兴,吃着香喷喷的大饼包油条,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可就是在当晚,王老师又心急火燎地找到我的宿舍问韩军在不在。

事后我听说是在环城河小树林处找到韩军的,从那以后王老师对韩军看管的更严,他的爱情也就真的断了。

韩军长的瘦小,不是那样英武的身板,做演员很吃亏。我们虽是同学,平时也很少接触,后来因为工作上的配合才慢慢加深了解。做演员我和他自身的缺陷差不多,做舞台上的2号角色更合适,常常会有不得志的感慨和不快,这使我们之间多了几分惺惺相惜。他塑造角色很有天分,那时的艺术形式没有今天这么丰富,个人的施展选择空间也很小,这制约了他的发展,剧院每年少有的几出戏很难排得上。刚参加工作,剧院为了培养我们这批人,专门成立了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团,王冠亚任团长,有一批人为我们服务,排了《朱门玉碎》、《母老虎上轿》;现代印度戏《逃婚》,我们这些年轻人热情高涨,连春节都不过就去江苏巡演。去时红梅傲雪,回来时已秋果硕硕。大家都得到了充分的舞台实践。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三团从成立到夭折前后也就一年的时间。倘若当年三团一直没有解散,我们这批人的命运也许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做演员谁不想出名?谁又愿意到了老来再出名,大家没有耐心跑龙套,都想早早出名。演员是个竞争很残酷的职业。当时剧院排戏,首先考虑的是整台戏的效果,其次才会考虑有没有合适你的角色,不像现在很多作品都是根据演员的自身条件专门为演员量身制作的舞台作品。那时创作生产一台戏也没有民间投资,都要靠财政拨款,很难争取到专项个人资金,只能全部依靠单位的力量,这就让自身条件差些的演员因为没有发挥的一席土地,从而产生了失落和无助。

在大戏面前,我和韩军常常被忽略,也就会在闲暇时一起发牢骚。在艺术的天赋上韩军比我高,常常他的境遇会比我好一些。但是首届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大奖赛中,他的命运与我的命运一样,我们一边自叹“命苦”,一边也深感自身条件的局限。我虚长几岁,比赛结束后,自认前途渺茫,下决心早早改行,韩军依然坚持在他为之选择的艺术中不肯放弃。不过,就在几年之后,韩军也步我后尘改行做了公务员。哪知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在他改行后半年他就离开了我们。

B

我和韩军认识前后近20年,到今年他离世也已10年。10年的时间,指缝间轻轻流逝,原本是作为“说客”的那一夜,却好像是与他说了今生所有想说却说不尽的话。我们平时最多是几句问候,做搭档因为工作也会说说话但不会很多。他悟性很高,我们之间的配合非常默契,演出时也极少出现差错。他是我合作过同事中,最默契的搭档之一。

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是在80年代。当时,从北京来了几位编剧、导演,学校隆重推出观摩《天仙配》,活泼可爱的韩军饰演“董永”,导演、编剧同时看上了他。当时在《天仙配》中我演“四姐”,从那时起我们俩有了合作,导演建议学校给我俩排一出传统小戏《打猪草》,拍成**作为新闻纪录片在全国**院上映**的前面播放。当时全国几乎没有电视,看**成了大众唯一的方式(董文华当年一曲《十五的月亮》用的就是这种方式)。**要是拍成了,其影响不会亚于今天的“超级女声”,拍这样一部**投资要5万元,最终因为资金的问题**没有拍成。

但是这出折子戏很快又被上海电视台的周导看上了,拍成了舞台剧在电视中播放,这成了今天我与他最有价值的纪念之一。

到单位工作后参加全国的重大节日晚会我们常常一起去。有一次在上海与演孙悟空而成名的六小龄童的父亲同台献艺,他父亲是绍剧的著名演员,对韩军和我一见如故非常喜欢。为了纪念这次相识,我们三个人还专门去照相馆拍了一张黑白照片。韩军的离世对我影响很大,我一直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一个人放弃对生命的追求?直到今天我还是不能相信他已离去,我去他的坟地看过他,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舞台上正在演出的一台戏,我是在熟悉环境现场看外景,没有阴阳两重天的分离死别,眼前长满野草的山坡寂静空旷,刹那间我找不到了自己的方向,忘记了自己的来意。面对眼前的荒草与黄土,看不到自己曾经要看的人,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啊——是一种空落落无知觉的茫然。

C

韩军进团的最初,排演的最有影响的剧目是《孟姜女》舞台剧。《孟姜女》中的范杞良在修筑长城中死去,几年后韩军从高空跃下,躺在了冰凉的水泥地上,至今我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一天,我们在合肥的同学全去了,他脸上的表情很安详。

在这之前,我也去过几次殡仪馆,可送别只有28岁的离人却是人生的第一次。他安安静静躺在葱郁的苍柏之中,只等着最后再见一面他的朋友和亲人们。

韩军从小在艺校学习,因为母亲是学校老师,所以一切生活起居自然不劳他费心,现在要独立门户现实的生活问题摆在他面前,他就要挑起这副担子。韩军善良忠厚、有责任心,他只得放弃艺术调到某银行工作,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想娶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过日子,可这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他就走了。

听王冠亚老师说,严凤英16岁闯安庆城,借头面和行头给她的人,就是韩军的外婆张慧聪。严凤英老师初到安庆16岁,韩军进院工作时也是16岁,看到16岁的韩军,王冠亚老师似又见16岁独闯虎口的严凤英,爱怜之情顿生。

韩军进校时虽只有11岁,却很会演戏,俨然是个戏精。我们三年级时,学校已正式对外售票演出。当时文化活动少,我们的演出非常频繁,天天客满时常还要加座,安庆城没有不知道我们这些孩子的。《天仙配》“路遇”中董永有这样一段词,“我看这位大姐倒还不错,只生得品貌端正,待我又是一片诚心,我若与她成婚倒是一桩美事。”每当韩军说这段台词,台下都会哄堂大笑,特别是说到最后一句,台下笑得前仰后合。

那时人们没有多少文化生活,谈到男女之爱多是羞羞答答,拉拉手已是很过分的亲昵。11岁1.2米不到的韩军又生得是娃娃脸,本身也是个小娃娃,七仙女比他高半个头,很有点北方人大媳妇小丈夫的味道,他“一个娃娃”在台上议论成人们考虑的婚姻大事,怎不令人捧腹大笑?

在安庆生活的日子,让我知道人们那么痴迷戏曲,有这么多人喜欢黄梅戏,在进艺校之前我只知有京剧、歌剧,从未听说过黄梅戏,也没听过黄梅戏,更不曾在合肥的剧场看过黄梅戏。

韩军的外婆在那个年代给予严凤英老师这样的理解和支持也是他们两家的奇缘。谁知这两个家庭在几十年后都在承受同样的痛苦,很长时间张慧聪老人并不知道外孙不在人世了,她女儿一直瞒着她,可是能瞒多久呢?

到韩军这一代,他们家已是几代人从艺。韩军的母亲也是我的老师,我很喜欢她也时常观察她。因为她抽烟,所以我好奇。她是我见到的第一个抽烟的女人,这让我知道女人也抽烟,抽烟时还能姿态优美。她平时很安静,话不多,韩军走后她的话更少了,在学校上大课或年级一起排戏她说话总是轻声细语,谁犯了错她会眼睛看他们,目光仍是慈祥,所以没几个学生真怕她,但也没几个学生在她面前敢放肆。

D

韩军在校时是个人见人爱的人,阳光又健康。他为艺术而生,是那种没有人生体会也能因为内心的爱而演好戏的人。后来到剧院演戏少了,电视剧还是留下了很多作品,如《半把剪刀》、《小辞店》、《严凤英》,**《孟姜女》。只要领导叫他配音,他从来欣然应允而不谈条件。家庭的陶冶酿就了他很好的艺德。

对于韩军后来的改行,我认为是错误的选择。他和我情况不同,他家几代从艺,艺术已渗透到他的血脉中,就像潘景莉老师的儿子周珊,他母亲是与严凤英老师同时代的人,他的外公是黄梅戏老艺人,周珊进了黄梅剧院后,有一次我问他,你的自身条件也不优越,又是半路出家,想成名并不容易,是不是应该考虑做其他工作。他回答得很干脆——就是喜欢黄梅戏。

舞台上的韩军是成熟的,到目前综合艺术水平很好的小生也没几个年轻人能超过他,他给黄新德配戏演《戏牡丹》中的书童,演王冠亚老师排演的印度戏《逃婚》、《母老虎上轿》中的店小二,还有《审婿招婿》,后来与韩再芬拍的《小辞店》唱做都很好,角色在韩军身上被他全演活了,而他却走了。他是演戏的精灵。

从小到大,韩军都很听话,他性格缺少一些像周珊那样的坚持。

我的同学韩军是个“小人物”。偶然中,我发现中安在线——安徽新闻网,在这个网站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黄梅戏方面的资料,我看到了很多我不知姓名的年轻演员。我输入韩军的名字,没有他的资料。不甘心继续输入,仍是空白。我看着眼前的电脑发呆,对于韩军,真的已没有太多人知道了。

小人物与大人物的离去,对一个家庭的伤害是一样的。这两个有着缘分的家庭经历着同样的苦难,一个是深深怀念依旧占据着属于她的世界,一个已被抹得干干净净。我把韩军的名字再输进百度网站,结果依然毫无痕迹。

严凤英老师的“死”是对追求人生信仰破灭的抗争,她是用生命的代价告诉世人历史总是要还原它的本来面目。韩军他是蜜糖中的困惑与痛苦,他的选择是软弱,身为同窗不能帮助他我愧疚。

人们只会记住那些真正为人民做出贡献的人,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虽然还不老,已被列入安徽文化的一部分被保护起来,它依然还在养育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黄梅人,还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今年10月安庆还举行了第二届黄梅戏艺术节。

E

今天我坐在静静的家中,将往事一幕幕拉近,想着韩军的音容笑貌,能与我共鸣的人还剩几个?在一年一度的同学聚会上,我们也会偶尔谈起韩军,但只一分钟就立即跑题。韩军的艺术生命还没有发出耀眼的灿烂之光,他就走了。他走后我的同学周莉,为韩军竖了一块石碑,以姊相称。韩军是回民,周莉又代表亲人,亲自跳进墓穴丈量尺寸,将他在墓穴中安放妥当。韩军死后很多人去看望他的父母,热心人跑前跑后,希望知道韩军死去的真正原因。在一段时间内,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韩军定位,才是合适妥帖的。周莉的做法令我钦佩,在社会大环境中多一个演员、少一个演员无关痛痒,对我们这些发小来说却是刻骨铭心的。

只有和周莉在一起饮茶时谈到韩军,我们的伤感才是真实又久远,提起话头我俩就沉默了,说什么呢,不能用一二句简单的语言就能去评说他选择的对错。

祭悼那天,我和周莉在指定焚烧衣物的池子边,将一个个花圈,还有韩军的旧衣物,一件件地放进去慢慢地烧,天渐渐地暗下来,周边越来越静,我俩蹲累了,一屁股坐在水泥地上,看着眼前跳跃的火苗,将池中的衣物一点点地舔光。火苗的背后不断闪动着韩军的笑脸,他优美的唱腔在耳边回响:“小子本姓金呀,呀子依子呀,小毛是我名,依荷呀。天天要看笋那,嗬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呀子依,依子呀荷啥,防猪进笋林,呀子依子呀。”我们俩看着他与他打招呼,笑道:“再见面要等50年。”

祥见 ://.hf365/epublish/gb/paper2/20061101/class000200009/hwz796323.htm

马兰演过什么黄梅戏?可以列举吗?

序号 作品名称 类别 时间 备注

1 《秦雪梅吊孝》(合作) 舞台剧本 1952年 潘泽海、严凤英主演

2 《天仙配》 舞台剧本 1953年 参加华东会演获剧本一等奖,随后两次搬上银屏,并有多种单行本行世,列入王季思主编《中国十大悲剧集》之首

3 《春香闹学》 舞台剧本 1953年 被拍成**

4 《打花魁》 舞台剧本 约1954年

5 《骂相》 舞台剧本

6 《钓蛤蟆》 舞台剧本

7 《砂子岗》 舞台剧本 1954年

8 《打桑》 舞台剧本 庐剧

9 《借妻》 舞台剧本

10 《打瓜园》 舞台剧本

11 《小辞店》 舞台剧本

12 《桂花树》 舞台剧本

13 《高楼会》 舞台剧本

14 《告粮官》 舞台剧本 (与刁均宁合作)

15 《桃花扇》 舞台剧本 1958年

16 《宝英传》 舞台剧本 1958年 王震建议写

17 《女驸马》 舞台剧本 1959年 发表于1959年6月《安徽戏剧》

18 《女驸马》 **文学剧本 1959年 被搬上银幕,是黄梅戏又一部里程碑式作品。

19 《牛郎织女》 **文学剧本 上世纪60年代初 陆洪非主创,严凤英主演的最后一部黄梅戏**

20 《焦裕禄之歌》 舞台剧本 初

21 《年轻一代》 舞台剧本 期间

22 《电闪雷鸣》 舞台剧本 期间

23 《天仙配》 黄梅戏电视剧 上世纪80年代初 与夫人林青合著,韩再芬主演,获金鹰奖。 序号 作品名称 类别 时间 备注

1 《从农村到城市的黄梅戏》 论述文章 1951年 黄梅戏史上,第一篇研究与介绍黄梅戏的文章

2 《关于黄梅戏》 论述文章

3 《谈天仙配的改编》 论述文章 1954年 发表于1954年12月10日《安徽日报》

4 《黄梅戏早期史探》 论述文章

5 《黄梅戏的来源及其发展》 论述文章

6 《关于黄梅戏的文学遗产》 论述文章

7 《青阳腔散论》 论述文章

8 《黄梅戏的稀见剧目》 论述文章 1953—1962

9 《话说四大徽班进京》 论述文章

10 《漫谈徽戏的兴衰》 论述文章 1983年

11 《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百年祭》 论述文章

12 《程长庚与徽、京百变》 论述文章

13 《安徽省传统剧目汇编·黄梅戏卷》 专著 主持校编

14 《安徽戏剧志·综述》 专著 1982年前后 完成了安徽戏剧史框架

15 《黄梅戏源流》 专著 1985年出版 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是研究黄梅戏奠基之作。

16 《我所知道的严凤英》 回忆文章 1992 载《史海拾贝》

17 《王少肪生平系年》 论述文章 1993年 发表于《严凤英与王少肪的艺术历程》一书

18 《青阳腔散论》 论述文章 1994 发表于《古腔新论》(94年安徽文艺出版社)

19 《王少肪走过的‘荒唐岁月’》 回忆文章 2001年 发表于01年《黄梅戏艺术》

20 《皖戏丛谈》 专著 03年出版 远方出版社出版

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的恩师是谁?

马兰黄梅戏《女驸马》选段19年春晚

马兰黄梅戏《秋千架》选段

《红楼梦-哭灵》马兰黄梅戏

马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马兰黄梅戏〈长亭送别〉

黄梅戏《红楼梦哭灵》马兰饰贾宝玉

马兰吴凤花黄越合演十八相送

黄梅戏《梁祝英台描药》马兰

梁祝-河湾担水马兰黄梅戏

黄梅戏《梁祝望你望到谷登场》马兰

黄梅戏女驸马民女名叫冯素珍马兰

黄梅戏-海滩别马兰黄新德

小辞店黄梅戏马兰

马兰黄梅戏《西厢记思愁情》

黃梅戲念奴嬌赤壁懷古馬蘭

黄梅戏夫妻观灯马兰黄新德

马兰黄梅戏《秋千架》选段

黃梅戲女駙馬狀元府馬蘭

女驸马海滩别马兰

《罗帕记》选段-马兰

马兰《三年日月浓于酒》

马兰吴琼黄新德-十五的月亮为谁圆

红楼梦尾声马兰黄新德吴亚玲

《龙女》唱段17我爱上凡人就嫁凡人马兰

马兰《柳树井》黄梅戏

黄梅戏海滩别 马兰黄新德

《梁祝化蝶》中国黄梅戏 马兰

马兰黄新德《春香闹学》

戏曲老**黄梅戏《龙女》马兰流畅

马兰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马兰黄梅戏牛郎织女

《西厢记》我泪滚滚流心窝

《西厢记》今晚中天分外明

黄梅戏《十八相送》吴亚玲马兰

黄梅戏《小辞店》上马兰黄新德原唱

马兰哥哥房中沉沉睡

黄梅戏《马兰金曲》13-头戴珠冠压鬓齐

黄梅戏《马兰金曲》14-要我说白就说白

黄梅戏《马兰金曲》12-描药方

黄梅戏《马兰金曲》8-架上累累悬瓜果

黄梅戏《马兰金曲》7-紫燕紫燕你慢慢飞

黄梅戏《马兰金曲》6-他一番真情话

黄梅戏《马兰金曲》5-夫妻相对新房静

黄梅戏《马兰金曲》2-月移花影玉人来

黄梅戏《马兰金曲》1-小辞店-来来来

马兰黄新德版的《牛郎织女》

黄梅戏《马兰专辑》9-毛竹扁担三尺三

黄梅戏《马兰专辑》8-钟声催归

黄梅戏《马兰专辑》6-轻叩柴扉觅故人

黄梅戏《马兰专辑》5-小小竹竿手中拿

黄梅戏《马兰专辑》4-冰上过河进退难

黄梅戏《马兰专辑》3-葬花

黄梅戏《马兰专辑》2-万紫千红梅花山

黄梅戏《马兰专辑》1-赞人间

黄梅戏-马兰梁祝-强忍泪水把梁兄劝

马兰黄新德《天仙配织绢》

黄梅群星演唱难得的名家名段戏曲黄梅戏大全

马兰《相思》9 空守云房无岁月

黄梅戏新秀马兰专辑4-阵阵寒风透罗绡

马兰《天仙配槐荫别》手机版

马兰《碧玉簪》

黄梅戏《马兰金曲》

黄梅戏《牛郎织女》

黄梅戏《严凤英唱腔精粹》

黄梅戏新秀马兰专辑

蓝桥会马兰夏承平

马兰伯乐相马黄梅戏

马兰黄新德《春香闹学》

《严凤英》之三年日月浓如酒

黄梅戏马兰小辞店全剧

马兰《严凤英》黄梅戏唱段串编

黄梅戏《黄梅新唱人间欢乐》1到底人间欢乐多

黄梅戏《严凤英唱腔精粹》7三年日月浓如酒

黄梅戏《梁祝望你望到谷登场》马兰

马兰《风尘女画家不是爱风尘》

不是爱风尘黄梅戏马兰演唱

马兰《风尘女画家家住瓜洲》

金曲三姐妹茅威涛马兰茅善玉之合唱

上一篇:柳琴戏全集

下一篇:滑稽戏名家名段专辑四老唱片

摘于网络!

黄梅戏夜思鸣凤原唱是谁?

名列中国剧坛“五朵金花”的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早就在学界形成共识,《辞海》、《辞源》、《中国汉语大辞典》、《中国戏曲曲艺词典》等典籍相继作出权威注释。2006年6月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安徽安庆、湖北黄梅同时列为黄梅戏保护单位。最近,安徽省黄梅戏专家通过考证,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确定不是湖北省黄梅县。由此,使我想起先父桂遇秋55年前拜访安徽省著名黄梅戏艺人、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的恩师丁永泉的往事,以及丁永泉对黄梅戏源头的说法。

1992年10月6日至12日,首届中国黄梅戏艺术节在安徽省安庆市拉开帷幕。主办方在黄梅戏艺术节期间,同时举办了黄梅戏研究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先父桂遇秋作为湖北的黄梅戏史论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盛会。在此次黄梅戏学术研讨会上,他向大会提交了《清歌妙舞 源出黄梅--关于黄梅戏源头之我见》(见《黄梅戏艺术》1992年第2期 )论文,用大量第一手资料对当时关于黄梅戏源头的11种说法进行了论证,其地谈到1960年9月,拜访丁永泉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丁永泉(1892-1968),安徽怀宁人,生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因排行老六,人称丁老六。13岁拜当时著名花旦叶丙池学戏,17岁出师,18岁搭班唱戏,一炮走红。但他对自己出名并不满足,得知女艺人胡普伢唱做极佳,艺术造诣很深,便赶去求教。经过他多年的勤学苦练,24岁就成了一名艺术水平很高的旦角。在怀宁,桐城一带都知道有个丁老六旦角唱的好,他以嗓音圆亮、行腔流畅、吐字清晰、表演细腻著称,誉满大江南北,有"南程北丁"(江南程积善、江北丁老六)之赞。他也曾被迫离开过舞台,当过"茶房"。即使如此,他还给工友们教唱黄梅戏,这说明他对黄梅戏有着深厚的感情,挚着的追求。

丁永泉为黄梅戏的发展作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同艺友们一起,把黄梅戏从农村带进安庆市,成为黄梅戏从农村草台进入城市舞台的先行者。随后他又和艺友们一起将黄梅戏带到上海,进一步扩大了黄梅戏的影响,这是黄梅戏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件大事。在演出中他大胆探索革新,虚心吸取姊妹剧种的表演艺术,移植了一批剧目,为提高黄梅戏表演艺术和丰富上演剧目,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于民国十四年(1925)首次同徽剧艺人汪云甫等合作, 将黄梅戏配上了胡琴伴奏, 开创了弦乐伴唱之先河。他一生塑造了许多正面、反面的妇女形象,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曾得其教益。丁永泉这个名字,在黄梅戏艺术界具有很高的威望。1958年,总理在合肥江淮大剧院接见黄梅戏演员,当时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担任戏曲科教师的丁永泉参与接见并合影。

1960年9月17日下午,先父为调查黄梅戏的历史渊源, 同当时黄梅县黄梅戏剧团团长乐柯记(黄梅戏旦行名老艺人)在安徽省艺术学校拜访、请教了丁永泉先生。丁老先生说, “解放前黄梅戏在安庆府六县叫黄梅调, 因它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 最初安徽艺人唱黄梅戏, 其唱腔、道白, 都用湖北的原腔、土语, 有的地方因黄梅的语言太俗, 又难听懂, 就用汉话演出。我在《荞麦记》、《告经承》、《私情记》戏中就是用汉话和黄梅话演唱的。大约光绪年间(可能还要早些)黄梅戏传到石碑之后, 怀宁、望江、桐城唱黄梅戏的人多了, 在道白就改用怀宁话, 因此在安庆地区黄梅戏又叫怀腔。”

丁永泉先生说:“ 黄梅戏大部分剧目,包括一套常演剧目,如《张朝宗告漕》、《告坝费》、《私清记》、《卖花记》、《夫妻观灯》、《秧麦》等, 都是在黄梅形成的。不然的话, 怎么叫黄梅调呢?如果说三十六大本,七十二小出的基本戏是在安徽形成的, 那么安徽艺人怎么能同黄梅艺人同台呢?安徽、湖北、江西三省黄梅戏茶双艺人都同台唱过戏。”

丁永泉先生还说:“〔平词〕你们叫〔七板〕, 它与〔火攻〕、〔二行〕等是黄梅茶戏固有的主要唱腔,不过传到安庆之后,在黄梅茶戏唱腔的基础上, 经徽剧艺人汪云甫等进行了唱腔改造,伴唱配上了胡琴。在改造的唱腔中,吸引了安庆的地方语言,民歌小调,还有徽剧的表演程式,因而形成了有安庆地方特色的黄梅戏。发展到今天,就与茶戏不同了,这个不同,主要在唱腔。”

那次访问结束时, 先父还特地请丁永泉、乐柯记二老, 用民国年间黄梅调的老唱腔,清唱了《上天台》(即《山伯访友》)中“叙起来美不美, 乡中水,亲不亲, 故乡人”那个〔平词对口〕唱段。两位名师素不相识,初次见面清唱,竟然对唱如流,台词、唱腔都非常默契。如果不是剧目相同,唱腔一样,唱词无别,道白一致,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先父向大会提交论文时,丁永泉先生已离世24年,无法验证先父在32年前拜访丁老一事和丁老所言的真伪。根据历史考据学“孤证不立”的原则,先父在论文中引用了丁永泉口述、车明(王冠亚)整理,发表在《安徽戏剧》1959年8至11月号上的《丁老纵谈黄梅戏》加以佐证:“ 黄梅戏是从湖北传到我们安庆地区来的。老黄梅调,还是按湖北乡音咬字,曲调跟语言走,也是湖北乡音。……黄梅调是黄梅县逃水荒的人用渔鼓、简板唱过来的。”

黄梅戏夜思鸣凤原唱是:梅兰芳。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泰州。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

这个戏说的是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柳凤英开的店中。柳凤英的丈夫是个赌棍,整日鬼混,不顾家庭。柳凤英对丈夫极不满意,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蔡鸣凤辞店 青年商人蔡鸣凤外出做生意,住在刘凤英开的店中,二人日久生情。但蔡鸣凤已有妻室,决定回到自己的家乡去,他称自己的爹爹去世,离开了刘凤英。回家途中,蔡鸣凤遇到小贼魏大算,两人前至蔡鸣凤老丈人家门口,与岳父岳母叙叙旧。时至八月十五,蔡鸣凤赶回家中,不料自己的妻子朱莲与屠夫陈大雷鬼混,二人为了能做长久夫妻,朱莲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并指认自己的爹爹见财起意,谋财杀婿,而这些都被魏大算所见。大堂之上,魏大算道出了实情,朱莲与陈大雷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魏大算也改邪归正,拜在朱氏夫妇名下作义子,为二老尽孝。

《夜思鸣凤》的歌词

蔡鸣凤出店后把奴焦坏

早也思晚也盼不见哥来

哥谈到秋后来无有更改

为什么九月近还未转来

但愿我的哥哥

增百寿福如东啊海

但愿我的哥哥

做生意钱财

奴坐在那十字街把饭来卖

东西南北

来往的客我都懒把头抬

也只有也只有

我的蔡郎哥奴心最爱

因此上瞒公婆私下同偕

听谯楼打罢了初更鼓起

想起来奴丈夫

怎不叫人心灰

奴丈夫他不管

店中缺少柴米

他不管奴身上缺少寒衣

他不管奴心中苦痛之事

到头来他哪管我绝了宗枝

想起我的蔡郎哥哥

想得我哇和衣靠睡

衣不解鞋不脱明灯懒吹

听谯楼打罢了二更鼓落

想起来与我的哥哥

恩爱情深

曾记得我的蔡客人

走进店所

学傅朋买雄鸡拾玉镯

我的哥哥言不多并无失错

花正开呀不乱落礼周情多

听谯楼打罢了三更鼓响

想起了蔡郎哥箭穿胸膛

曾记得哥进店性情倔强

卖饭女用了多少巧计妙方

蔡郎哥呀

心神会深感与我

两情相依义重情长

谁知他陡起意回家一往

抛别我一年多未回店房

莫不是哥哥展翅飞

浠水县往

找到了蔡郎哥再把理讲

哥若是与我反清算帐

学一个阎昔娇活捉三郎

我这里心害怕将门关上

愿只见来的人

是我蔡郎是我蔡郎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