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歌首发

保卫黄河歌词拼音标注全文_《保卫黄河》的歌词和简谱

1.回延安贺敬之原文(回延安贺敬之原文的拼音标注)

2.黄河颂的生字词怎么写?

3.船夫曲的拼音狐船夫曲的拼音是什么

4.黄河颂教案

5.《黄河颂》教案

保卫黄河歌词拼音标注全文_《保卫黄河》的歌词和简谱

咆哮的咆的拼音是páo。

拓展知识:

咆哮的出处有以下:

晋·葛洪《抱朴子·清鉴》:“咆哮者不必勇,淳淡者不必怯。”唐·沈佺期《被弹》诗:“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前蜀·杜光庭《贺诛刘知俊表》:“﹝刘知俊﹞咆哮自恣,残忍为怀;屠害黎元,罔遵刑宪。”

《元典章·刑部十六·违错》:“雷润……就公厅高声恶言咆哮,不有上下,抵触官府。”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先谷咆哮大叫曰:‘我若不往,使人谓堂堂晋国,没一个敢战之人,岂不可耻?此行虽死于阵前,犹不失志气’。”

清·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载垣端华肃顺各款》:“﹝载垣等﹞当面咆哮,几致惊吓圣躬。”王西彦《刀俎上》:“红人章富咆哮一通,又冷笑了几声,就悻悻地离开了。”《青岛·兰宗俊》兰宗俊常咆哮道:“那么你脑子不好?这么个情况你上什么”

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五:“六国始咆哮,纵横未定交。”清·鲁一同《秦论》:“共、康、灵、平咆哮中国。”《艺文类聚》卷八引晋庾阐《涉江赋》:“排巖拒濑,触石兴涛,澎湃洗渒,郁怒咆哮。”

唐·李白《公无渡河》诗:“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许杰《的笃戏》:“现在还刮着咆哮的西北风呢。”李劼人《天魔舞》第一章:“左近的高发威了,砰呀訇的咆哮着。”光未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雷电颂》:“屈原(向风及雷电)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唐·刘禹锡《壮士行》:“阴风振寒郊,猛虎正咆哮。”唐·薛用弱《集异记·李汾》:“豕视汾,瞋目咆哮,如有怒色。”宋·洪迈《夷坚乙志·武夷道人》:“夜未久,果有虎咆哮来前。”

明·王玉峰《焚香记·传笺》:“大都来雄兵十馀万,马咆哮,浑身也挂着铁甲明耀日,戈矛刀剑立如山。”明·施耐庵《水浒》第五十二回《李逵打死殷天锡柴进失陷高唐州》:“众将对面不能相顾,惊得那坐下马乱撺咆哮,众人回身便走。”罗旋《红线记》三:“猪牯痛极咆哮一声,弃了山虎带着钢叉狂奔。”

回延安贺敬之原文(回延安贺敬之原文的拼音标注)

黄河颂生字词拼音:巅diān山顶。澎湃péng,pài波浪相互冲击。狂澜kuáng,lán汹涌的波浪。屏障píng,zhàng遮蔽、阻挡之物。哺育bǔ,yù比喻培养;培育。九曲连环jiǔ,qū,lián,huán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

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黄河颂》诗人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现已编入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审定,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课《黄河颂》(朗读人是陆洋?);同时被选入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二十八课《歌词二首》。

黄河颂的生字词怎么写?

贺敬之写的诗回延安求全诗

《回延安》贺敬之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展,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回忆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全诗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诗人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时的兴奋和喜悦之情。

延安是贺敬之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对延安他有着深深的情感。故地重游,诗人的心情特别激动。“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莫要”“莫把”两个祈求的诗句,说明诗人无法控制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接下来几句,黄土贴心、梦回延安、搂宝塔山、千呼万唤,连续几个情节和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恋。延安亲人的欢迎场面更是热烈。被拟人化了的杜甫川、柳林铺和红旗,在“唱”“笑”“招手”。亲人们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腰上缠着红腰带迎过延河来了。此时的诗人,“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一个“扑”字表现出来的情感,比千言万语要多得多。

第二部分,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当年延安的生产和战斗如火如荼,作者没有花费大量笔墨一一铺叙。他发挥赋、比、兴等手法的特长来表现自己这段不寻常的生活经历。“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有兴有比,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用赋的手法,选取典型事物,概括当年热火朝天的生活。“手把手儿教会了我”,写出母子亲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表现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第三部分,诗人描绘了与亲人见面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

团聚场面,作者突出了带有陕北地方特点的事物,如米酒、油馍、木炭火、土炕、土窑洞,白窗纸、红窗花,等等,烘托了热闹气氛。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代人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夸张、比喻连用,话题由延安飞跨千山万水,谈到全国的形势如长江、黄河汹涌澎湃。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是夸张,表明变化之大,看也看不过来。“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句排比,在数量上运用叠词,有陕北方言的特色。“披彩虹”“迎春风”“换新衣”是拟人手法,给人以鲜明印象。

第五部分,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也展望了美好的明天。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用兴的手法,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接下来几节,诗人回顾延安历史,写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结尾一节,“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用夸张的手法,豪迈的语气,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恋之情。

2、这首诗是现代诗人吸收民歌营养而创作的一篇优秀作品。诗人取“信天游”民歌的形式歌颂延安,这本身就是对延安母亲养育之恩的报答。诗的每一节都由两句构成,按照“信天游”的特点,第一句起兴,有时候两句诗兴、比连用,或比兴、夸张连用,并且通常要押韵。例如,“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以“树”起兴,比喻诗人和延安以及延安的父老乡亲的血肉关系。“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以“羊羔吃奶”起兴,喻延安对诗人的养育之恩。“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上句起兴,使人联想到由延安一地向全国扩展的革命形势,下句紧接着使用夸张。“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上句起兴,又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信天游”中“兴”的表现手法,往往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擅用夸张也是“信天游”的一个特点,如诗中的“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等句。再有拟人、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也是民歌中经常用的,它们为这首诗增添了亲切、活泼的感彩。这首诗里还有不少陕北方言,如多次出现的叠音词“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白生生”“一口口”等,一些儿化音“紧紧儿”“手把手儿”等。总之,用“信天游”的形式歌颂延安,抒发诗人心中对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贺敬之《回延安》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延安

扩展资料: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

《回延安》是一首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氓灭的真情。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贺敬之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1924年生,山东峄县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

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作品生动地表现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深刻的主题。

建国后,写了《回延安》《放声歌唱》《三门峡歌》《十月颂歌》《雷锋之歌》《西去列车的窗口》《中国的十月》《八一之歌》等有名的诗篇。

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回延安》被选入苏教版七年级下和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

回延安朗诵词原文

贺敬之《回延安》原文:

回延安

贺敬之

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头坐。

满窑里围的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双眼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队,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回延安的作品原文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进亲人怀。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浪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1956年3月9日,延安诗歌《回延安》,贺敬之作,选自《贺敬之诗选》。1956年发表。抒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喜悦之情,赞颂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贡献和建国后的巨大变化。用陕北信天游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回延安》分为5个部分

第一部分可简称:回延安,是写回延安的激动喜悦;

第二部分: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生活;

第三部分:话延安,是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第四部分:赞延安,是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第五部分:展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有鲜明的抒情层次:先写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再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接着抒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再写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最后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写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以及与亲人相见的喜悦,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了对母亲延安的眷恋之情。

那位朋友能告诉我贺敬之的散文,回延安。要全文

全文: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

出处:出自现代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

在延安,贺敬之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养分,舒展着自己的诗情。在鲁艺,周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课、周立波的《名著宣读》课、何其芳的诗歌课是那样的精彩,让他感到,知识的海洋是如此广阔,有如此众多的美丽浪花。

那时候,延安经常举行一些诗歌朗诵会,贺敬之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他写出了《自己的睡眠》、《十月》、《雪花》等诗歌。

1941年,日本侵略者疯狂地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国民党掀起了高潮,受时代的影响,贺敬之的创作视角逐渐深入到阶级的苦难中,他接连不断地写出了许多关于农民题材的诗篇,《小兰姑娘》、《》等作品赢得了大家的喜爱。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回延安》全诗除了真切的感情构成了诗的畅射源外,就是诗人对陕北风土人情的意象组合描写,它更增添了这首诗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以及从朴实中流出来的民族音乐般的美。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那是他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如今再一次见到它,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全诗有鲜明的抒情层次:先写回到延安时的兴奋和激动,再回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情景,接着抒写与延安亲人欢聚的感人场面,再写延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最后赞颂延安在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功绩,并展望它的美好前程。

百度百科-贺敬之

船夫曲的拼音狐船夫曲的拼音是什么

黄河颂生字词拼音:巅diān山顶。澎湃péng,pài波浪相互冲击。狂澜kuáng,lán汹涌的波浪。屏障píng,zhàng遮蔽、阻挡之物。哺育bǔ,yù比喻培养;培育。九曲连环jiǔ,qū,lián,huán本意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

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

《黄河颂》诗人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诗人用象征的手法,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现已编入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审定,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五课《黄河颂》(朗读人是陆洋?);同时被选入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的第二十八课《歌词二首》。

黄河颂教案

船夫曲的读音是:chuánfūqǔ。

船夫曲的拼音是:chuánfūqǔ。注音是:ㄔㄨㄢ_ㄈㄨㄑㄨˇ。结构是:船(左右结构)夫(独体结构)曲(独体结构)。

船夫曲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散文。魏钢焰作。年发表。写一个革命者改变落后农场面貌的事迹。作品用歌曲《黄河船夫曲》统领全篇,将现实生活和历史联系起来,赞美中华民族的船夫精神。构思独特,诗情浓郁。

关于船夫曲的诗词

《扬子江船夫曲》

关于船夫曲的成语

弯弯曲曲泥船渡河下水船上水船顺水行船草船借箭顺风驶船看风驶船南船北车

关于船夫曲的词语

泥船渡河顺风驶船南船北车顺水推船顺水行船上了贼船借风使船草船借箭看风驶船下水船

关于船夫曲的造句

1、《伏尔加船夫曲》的作者沙利亚宾就是出生在伏尔加河畔。

2、也许,在俄罗斯观众看来,《黄河大合唱》就像《伏尔加船夫曲》一样古老,充满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3、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我们一起来欣赏《黄河船夫曲》这首民歌,并直接感受一下中国民歌的简洁精炼之美。

4、此次参赛演唱了难度颇高的《伏尔加船夫曲》、《运杨柳的骆驼》,以精湛技艺赢得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

5、《黄河大合唱》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等乐章组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船夫曲的详细信息

《黄河颂》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黄河颂教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材分析与处理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用热烈的歌颂形式为我们塑造了黄河这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形象。学生将会在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另外,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黄河颂》在这方面无疑是典范作品。这篇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初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爱国篇章,而《黄河颂》中的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培养初一学生爱国情感的好题材。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上课时应想法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激发起学生心中澎湃的民族情感,强化爱国热情。让他们在欣赏到黄河这一英雄形象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性格,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更好学习第二单元其它文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的确立

 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学生也只有在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生都有朴素的爱国之情,但这份情感可能藏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主体部分结构与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为今后赏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把握诗歌节奏有情感反复朗读诗歌(重点是歌词部分)。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品析诗歌语言,了解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黄河这一英雄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中化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只有多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也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基于以上情况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为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明理载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锤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所以我取重阅读,促进感悟;重探究,鼓励尝试;重合作,多向互补;重方法,学会迁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德、智方面主动地得到发展。

  教学流程安排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分别是:

 一、开门见山,启发思考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节课的题目──《黄河颂》。抓一个颂字,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颂字什么意思?接下来又提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这样一易一难,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去描绘黄河。多数学生无法找出恰当的词语,因为他们多数没有见过黄河,此时的他们一定想看看黄河的样子,我便可以在学生们的期待下播放黄河的影像及,学生经过了如此直观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想起很多词语来描绘黄河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诗文,因为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并不了解,此时看诗文,学生不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要对诗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引入抗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抗日影片,唤起他们以往的经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心中朴素的爱国之情。我还会用最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反映中华儿女反抗入侵者,奋勇杀敌的歌舞剧《保卫黄河》。此时的学生一定会很激动,也许他们会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中华儿女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和力量保卫家园?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答案,那就是──黄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及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边赏边悟的过程中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从而接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合作朗读、交流体验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词部分,学生齐读歌词部分。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教这篇文章而是与他们一起学习,欣赏这篇文章。老师也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先范读歌词部份,所以我很自然地继续用师生合作阅读文章的方法再读文章。(只需把角色互换便可)经过这一环节,我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这一环节中,范读课文结束后,我要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朗读文章。这为以后学生朗读后进行体验交流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朗读文章。我要组织学生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研讨。)

 1、歌词部分一开始就歌颂黄河了吗?

 2、歌词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歌颂的。

 3、在颂之前作者在写什么?

 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就让学生合作朗读,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范读形式。而缺少了真实的感情,这样学生是很难入境的。

 另外,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分析时必然会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学习黄河,这样有利于生与生之间合作朗读时进行分工。

 我设计的生生合作朗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其它同学要对朗读结果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可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设计上,我会本着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的原则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在画面音乐的下,把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借助表演或评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读作品、揣摩语言

 (诗歌教学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很多,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在这节课上我用的是炼字法,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早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我认为今天的诗歌教学也可以取炼字法对诗歌语言进行品析。)

 问:文中哪个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语言感觉,是很容易把文中富于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的。如:奔、掀、劈、铁、摇篮、屏障、臂膀等词。接下来我问:能不能对这些字词加以换和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他们在讨论上面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如奔字可否换成流字,学生一定会对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奔字更能体现黄河那惊涛澎湃的景象和锐不可挡的气势。而流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紧扣诗歌教学的根本,在品析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意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创新实践,链接生活

 问: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还需要黄河精神?

 (依据新课程理念,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要让学生链接生活,讲述课文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的创设可以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有条件的可以学习歌曲《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近生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近 远

 养 育

 颂:保 卫 历史贡献

 激 励

 学:伟大而坚强

黄河颂教案 篇2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字词,背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注意节奏。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训练

 情感体验: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重难疑点解决办法:

 重点:朗读、背诵

 难点: 诗歌的思想内涵

 疑点: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教师点拨,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 、电脑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指导学法,学生主动讨论研究。

 教学步骤 :

 才华展示

 学生范文展示

 复习检查

 学生针对上节的内容互测、互评。

 导入 新课

 放《黄河》歌曲的录音,导入 新课(导入 的内容略)

 作者简介:找两名学生完成

 基础知识:记忆书后3题词语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学生朗读

 3、体会情感 齐读

 4、理解词意 默读

 分组讨论

 1、从几个角度写黄河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合作探究

 1。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

 2。你能有感情地与别人合作齐读一下课文吗?

 研究学习

 1、你认为全诗是写一种气势,还是写一种精神?

 拓展延伸

 怎样理解文中的民族精神?

 教师小节

 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序曲------主体------尾声

 教学回顾

黄河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是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是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望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课外作业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教后记

 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作为组歌中的一个乐章,《黄河颂》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情绪慷慨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直抒胸臆、强化爱国热情的'良好载体。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生活距离本文创作年代较远,他们对诗歌中强烈情感的理解,以及诗人为何要借黄河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理解可能浮于表面。对此,可以借助时代背景和资料推进问题的理解,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为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联系背景,概括出诗中黄河的形象和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为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做批注,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奔腾咆哮、勇往直前的黄河导入。)

 黄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是我们祖国伟大的母亲河! 炎黄子孙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 黄河以其坚强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初读,整体感知。

 1、欣赏中国中央乐团《黄河大合唱》第二部分《黄河颂》的声乐。

 ⑴用一个词语分享观看的感受,并简述理由。

 ⑵说出《黄河颂》的表现形式,并概括内容:

 朗诵+演唱

 找出课文对应部分内容:朗诵词+歌词

 朗诵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歌词:首先引出对黄河形象的描写,接着直抒胸臆,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着中华民族,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2、自由朗读课文,用学习过的符号法进行标注,力图将对听读后的感受用朗诵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小组交流。

  三、品读,感悟理解。

 1、找出统领全诗思想感情的文眼——题目中的“颂”字,朗诵词中的“赞歌”,即全诗的感情基调为“赞颂”。

 ⑴圈点批注:全诗赞颂了黄河哪些方面?如何赞颂?

 方法学习:以课本旁的批注作为范例,学习批注的角度和方法。

 明确:批注的对象可以是词、句,也可以是段、篇,可以从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思想内容、层次结构、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进行理解感受、鉴赏评价或质疑问难。语言尽量精简。

 预设:①直接抒情——三次“啊!黄河!”的呼喊;

 ②诗作首尾处的呼应对主题的表达作用;

 ③“望”“颂”字的统领作用。

 ⑵作者为何要歌颂黄河?

 补充背景资料,结合阅读体验,小结: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显示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是抗战时期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作者光未然刻画出气势宏大的黄河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团结抗战的真实场面,歌颂了黄河代表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并号召祖国儿女学习这种精神。

 2、根据批注,调整对诗作朗诵的处理方式,鼓励学生选择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方式的方式,进行合作朗读交流。

 小组的搭配形式—— — 邻座同学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生混合组等;

 歌词篇幅的选择—— — 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 — 可以生生合作分角色朗读,也可以插入艺术家方明的朗诵,与名家进行虚拟合作朗诵。

 3、小结,升华感受:

 用“黄河母亲,我想对您说……”的句式作为领起,以第一人称说出自己读完诗歌后的感受。

  四、作业

 1、课堂作业

 调动学生积累,分享古今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描述: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几簸自天涯”……

 根据诗词、文学作品中对黄河的描述和自己对黄河形象的理解,展开想象, 学写颂诗抒发情感,描绘自己心中的黄河。

 我的颂诗: 啊! 黄河!

 你是

 2、家庭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揣摩关键语句和精彩内容,做出批注。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 — — — —主体 — — — —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 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民族精神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黄河颂》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黄河颂》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忘过去,努力进取,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贡献力量。

 教学重、难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歌曲《保卫黄河》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知识画面)

 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二、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三、内容研讨 (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⑤小结课文。

 五、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六、作业布置:

 ①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②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七、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先烈精神的机会。

《黄河颂》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文明、文化、灾难);了解一些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2.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并把握诗歌内容。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诗歌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的黄河形象,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4.欣赏《黄河大合唱》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5.综合探究,做一次黄河文化的巡礼,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黄河情——保护母亲河,了解黄河的现状,加强环保意识,以行动保护汕头的母亲河——韩江。

 教学重点: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

 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诗歌象征手法的基础上,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内一节时,课外一节时)

 教学用具: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课内)

  一、导入新课并投影学习目标。

  二、音乐欣赏:点击浏览并欣赏《黄河颂》。(紧凑点击,进入最后一张时缓缓拉动文字框滚动条)

  三、作家作品介绍。

 课堂练习。(检查预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四、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学生齐读。

  五、独立思考、质疑探究:

 1.解题。本课题目就是《黄河颂》,哪个词就是关键?(抓住“颂”字。)

 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就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第二节就是主体部分,主要就是“颂黄河”,但并不就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就是哪个字?(即“望”字。)

 2.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就是什么?

 前文一直在写黄河,标题也就是颂黄河,可诗歌最后四句却在写英雄儿女,就是离题吗?

 3.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诗人歌颂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就是怎样理解的?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六、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

 小结。

  七、对比阅读,拓展练习。(于天命的散文《黄河颂》)

  八、布置作业:

 阅读《黄河大合唱》第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完成《一课一练》。

  九、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课时(课外)

  十、利用综合,通过浏览推荐的相关网页,自主深入学习,完成教学目标。

  十一、教学后记:

 一直担心这种情感丰富的爱国主义诗歌,难上!在图像、音等感性材料相对缺乏的情况下,仅仅靠“三寸不烂之舌头”和一个自主学习的课件,学生就是否会觉得过于枯燥无味呢?事实上,这种忧虑就是多余的。

 我借助同学们自己收集的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和本课件,尤其就是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激发起他们的爱国意识,再加上播放、欣赏气势雄伟的歌曲《黄河颂》,学习《黄河颂》竟成了一节庄严肃静的爱国教育课。

 没见过黄河,但通过诗歌文字描绘及几张黄河插图,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运用学生潜在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里互读,然后分批朗读(1~30;31~60),最后推选男女学生代表来朗读,课堂的气氛显得十分活跃,朗读时声势就是一浪赛过一浪。

 在朗诵中,我们赞美了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更让我体味到了学生本身就就是一股如黄河般彭湃的雄伟力量!

 课余时间里,学生利用本课件继续自主地深入地拓展学习。

 课件设计以《黄河颂》为主体,以“黄河,母亲河”为主题,就是一堂学生自主学习课、音乐文学欣赏课、探究课,同时,整理相关的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来自主学习了解黄河的文明、文化和“母亲河”的灾难史以及现状,就是学生课余自主学习、探究的好帮手。

《黄河颂》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认读、理解、识记、运用本课词语。

 3、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知识;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状况。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在朗诵中想象、感受黄河的气势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为朗诵打好基础。

 2、取听、读、诵、背等灵活多样的朗诵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在讨论交流,品味质疑探究中,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激发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并献身于祖国。

 2、树立对母亲河的忧患意识,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

  ◆教学步骤:

  一、引入,激发: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指哪条河?

 学生回答后大屏幕显示《中国地图》:

 让学生找出黄河的地理位置,并说说你对母亲河——黄河知多少?

 (提示:可从河长、流经省份、流域面积及人口、历史文化等方面回答)

 学生回答后屏幕显示相关资料,并让学生齐读: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了30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观看屏幕显示,了解黄河与华夏文明的关系: 蓝田人头像;仰韶文化中的器皿;殷墟发掘的甲骨文;秦始皇兵马俑:《清明上河图》等,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教师顺势导入课题:

 既然我们的母亲河如此之伟大,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满怀地歌颂她吧!

  二、板书课题《黄河颂》,并对作者、作品、创作背景作简介:

  1、词作者——光未然: 诗人和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人。1936年在武汉发表歌词《五月的鲜花》,谱曲后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广泛传唱。1939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在延安首次上演。这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2、作品简介: 《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在抗战初期转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黄河险峡急流,目睹黄河的恢宏气势后创作的。

 当时正值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千千万万英雄儿女投入了抗日洪流,诗人以黄河两岸人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了伟大祖国和人民的顽强不屈。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包括《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黄河颂》是大合唱中第二乐章,歌词唱出了黄河的雄姿,颂扬了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伟大而坚强的民族精神。

  3、曲作者——冼星海: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三、学习课文:

  (一)、听——整体感知:

 1、听课文《黄河颂》。

 2、听歌曲《黄河颂》。

 3、请问:听配图朗读和歌曲后,你有何感受?

 4、词语认读、理解、识记学习:

 巅(diān)狂澜(lán)哺育(bǔ)澎湃(p?ng)(pài)滋长(zī)

 浊流(zhuó)一泻万丈(xia)体魄(pò)屏障(píng)(zhàng)

 5、讨论交流,感知内容:这首歌词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什么?

 (分为三个部分:朗诵词为序曲,展现了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部分分为望黄河;颂黄河。末尾激励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二)、读——欣赏体会: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提问: 师生互动,讨论交流,体会思想感情:

 (1)、哪一个字统领了望黄河部分?

 (“望”字统领)

 (2)、作者望到黄河什么景象?这些景象分别从哪些角度去观察、描写的?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婉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岸。分别从近镜头、俯瞰全景,纵向,横向的角度去观察和描写)

 (3)、作者通过这些景象描写,展现了黄河怎样的气势?

 (波澜壮阔)

 (4)、作者从哪些方面去颂黄河的?突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历史贡献;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地理优势;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精神价值)

 (5)、歌词中三个“啊”字对“颂”黄河起什么作用?

 (是感情高亢昂扬的标志,又是歌颂意思的转换和划分。由实到虚,层层推进,文气跌宕起伏。)

 (6)、从黄河的身上,我们学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伟大而坚强)

  (三)、诵——品味探究:

 方法步骤:学生自己大声朗诵——朗读比赛——集体朗读。

  1、品味语言: 指出你最喜欢的或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并说说理由。

  2、质疑探究:

 (1)根据你的体验,说说你对黄河是“摇篮”,是“屏障”的理解?

 (黄河是华夏文化分发源地,黄河养育了华夏儿女;黄河地理优越,靠着它,中华儿女曾抵御了许多外族的入侵。)

 (2)“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其中的“千万条铁

 的臂膀”是指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指黄河支流。这句话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

  (四)、背——体验反思:

 1、你觉得我们该如何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品质?

 2、如果你站在黄河边,望着气势磅礴的黄河,你最想说些什么?

  (五)、延伸拓展:

 1、你知道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有哪些?请说给大家共赏。

 2、欣赏歌曲,谈感受:

 《黄水谣》、《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3、观看录像:《黄河是如何变“坏”的.rm?》,自由发言谈感想。

  四、布置作业:

 在班上举办一次《黄河颂》歌唱比赛或《黄河颂》朗诵比赛。

《黄河颂》教案 篇4

  导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导学思路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导学过程

  一、心理准备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悟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三、自主思考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四、合作探索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五、拓展阅读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黄河颂》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溢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掌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布置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边倾听《捍卫黄河》的歌曲边欣赏有关黄河导入课文《黄河颂》。

 二、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时代背景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迸发,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随八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面对伟大而坚强的抗日军民,唱出了豪迈的颂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