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歌单推荐

铁骨丹心_铁骨丹心昭日月 凛然浩气贯长天

1.潘渭滨主要经历

2.董长青的个人经历

3.阿兰德龙是一股烈火,阿兰德龙是一股雄风。求含有该歌词的歌曲

4.彪炳千秋一豪雄彪炳千秋

铁骨丹心_铁骨丹心昭日月 凛然浩气贯长天

越剧的秦香莲故事有两个版本

天道正义的故事与京剧的剧情最为接近

天道正义

秦香莲千里寻夫来到汴京,被昧心抛妻已登附马宝座的陈世美拒之宫外。王延龄设计,引香莲进宫诉旧。丧心病狂的陈世美虚与周旋却暗派韩琪灭口。韩大义放秦,自刎成仁。秦香莲扑水告状,誓死惩恶。包公被震撼,他不畏权势,怒铡陈世美,还香莲公道,扬天道正义。

《天道正义》越剧古装剧,2006年由顾颂恩根据传统经典戏剧《秦香莲》(一说《铡美案》)新编。

秦香莲千里寻夫来到汴京,被昧心抛妻已登附马宝座的陈世美拒之宫外。王延龄设计,引香莲进宫诉旧。丧心病狂的陈世美虚与周旋却暗派韩琪灭口。韩大义放秦,自刎成仁。秦香莲扑水告状,誓死惩恶。包公被震撼,他不畏权势,怒铡陈世美,还香莲公道,扬天道正义。

导演:杨小青 编剧:顾颂恩 音乐:胡梦桥 演出剧团:诸暨越剧团 演员阵容: 楼明迪饰秦香莲 何惠丽饰陈世美 张华丽饰包 公 蔡铁萍饰韩 琪

《天道正义》中国越剧艺术节荣获金奖(2006年) 《天道正义》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优秀音乐(唱腔设计)奖:胡梦桥 (2007年) 《天道正义》浙江省第十届戏剧节获(专业院团)剧目奖(2007年)

诸暨越剧团根据传统经典戏剧《秦香莲》改编的越剧《天道正义》,从2006年首演到2008年已经超过百场。该剧曾获2006年中国越剧艺术节金奖。2007年,诸暨越剧团赴港演出,全国政协副、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夫妇,以及香港特区官员、中央驻港机构代表、外国驻港总领事、香港各界知名人士等观看了越剧《天道正义》,并且一至给予好评!

传统经典剧目《铡美案》具有高度人民性,这是它流传久远,常演不衰的缘由。 人民性就是古往今来人民精神、意志、愿望、情感的体现。如果联系着永恒的主题,就有永恒的价值。《铡美案》原剧中秦香莲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及其敢于保卫自我、伸张正义的勇气;陈世美为求富贵荣华,抛弃妻儿,灭口,天良丧尽,难逃一死;包公铁肩担道义,坚拒高压,置个人生死名利于度外,严惩顽恶的铁骨丹心;以及身为家将的韩琪舍生取义的凛然正气,都寄寓着人民永恒不灭的道德理想。这里面包涵的精神、道德、情感的价值取向是永恒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但是其理相通、其情相容,所以观者每睹此剧,无不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一掬同情之泪,出胸中一口恶气。这就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道理。 

·强化传统 

这是一出既传统,又不乏现代之美;既古老又清新的优秀剧目。《天道正义》不仅不消解、不弱化原剧中人民喜闻乐见的精华,而且不露斧凿痕迹,自然熨贴合理地予以强化。比如为强化人们的爱憎分明和对秦香莲的同情,戏中驸马府的门官,不仅不索贿刁难,而是得悉真相后,立即流露同情,并帮助设计,放秦香莲进入驸马府。别的戏里有点世故圆滑的老臣相王延龄,也刻画成热心衷肠、爱憎分明、用心良苦、思虑周全,具有平民心怀的可爱长者。陈世美派去追杀秦氏母子的韩琪的陡然转变,舍生取义,就更不用说了。戏里还增添了一开幕就出场的小旅店店主,此人爱憎分明,正是他的热心衷肠,第一时间告诉陈世美的恶行,使秦香莲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思想准备,而且在结构上,这个人物也自有其必需性,是他把能证明陈世美谎言欺君、抛妻再娶的唯一重要物证给了秦香莲,使之在后面产生重要作用。《天道正义》这样的强化,不是出于概念,而是出自人物本性,体现了观众同情弱者,憎恨恶徒的共同心愿。 ·

人物塑造 

《天道正义》最出色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对秦香莲的刻画。《天道正义》的说明书上有段话:“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对故事的一般了解、对好人坏人的简单认同,希望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处,看到一个更细微、更丰富、更真实的精神世界。希望能与人物对话,获得理性的启迪和情感的释放。”这是《天道正义》剧塑造人物要具有现代意识的指导思想。然而这用在演出历久、人们心目中基本定型的老戏的主人公身上,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老戏中的秦香莲偏重于以无助、哀告、泣诉赢得观众的同情,《天道正义》剧的编、导、演着力于发掘她的“坚强不屈,信念不死”的草根精神。这样的解析和处理,要想获得广泛的认同和赞赏,我以为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原型人物本身具备这样的基本属性,二是对原有人物性格的开掘、发展、延伸,必须遵循“人学”的法则,自然熨贴,合情入理,精微透辟。《天道正义》剧成功地做到了这一切,而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

剧情创造  

《天道正义》剧中的人物都不是单向直线一顺边的类型化写法,力求创造性格的丰富性,尤以秦香莲为甚。秦香莲是个不断发展着的人物。她以携儿带女、远涉他乡、千里寻夫开始了苦难的历程。那时她是满怀期待的,当店主告知陈世美谎称尚未成婚,骗当了驸马之后,《天道正义》剧不循老例,让她哭诉哀怨起来,而是让她转身去闯附马府。见到陈世美,她哀诉三年来的盼望、困苦、变故,诉求丈夫回心转意。这是秦香莲见陈世美的第一反应,准确、合理、动情,戏很感人,这是刻画秦香莲性格的第一个台阶。到陈世美口称“疯女人”,用50两银子打发她走时,秦香莲的个性出来了。她并不见钱眼开、甘受屈辱,而要问个“礼”“义”何在,由此露出她的真性情。但此时她还不愿置陈世美于死地,这是第二个台阶。在王延龄的安排下,她借唱曲倾诉三年来的悲情,还想打动负心的丈夫,劝他抛弃富贵,无奈陈世美死不改悔,秦香莲退而求其次,劝他收留儿女。谁知这也遭到拒绝,陈世美又拿出50两银子打发他们。虎毒尚且不食子,秦香莲看透此人,心冷如冰,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拒收银两,拂袖而去。这个没有多少慷慨悲歌、愤怒指责的“冷处理”,把秦香莲的心理动作推向更高的层次,所以让陈世美不寒而栗,这是第三个台阶。再次与陈世美对峙,是在包公的开封府,此时秦香莲侥幸从陈世美所派的杀手下逃命,两人相见已不是前番光景,陈是拔剑就刺,秦香莲骂一声“负义的贼子你哪里逃”,一腔义愤倾泻而出,字字都置陈世美于死地,这是第四个台阶。但是,对秦香莲性格的刻画并未到此为止。第五个台阶是在秦香莲与包公之间的“冲突”之中完成的,全剧的高潮也出现在此处。由于国太要拼命,包公扛不住了,拿出俸银300两,要秦香莲撤诉,回乡度日。秦香莲想不到铁面无私的包公也屈服于权势,她对世道彻底绝望,要求取下“明镜高悬”匾,这一下激得包公的正义感和使命感陡然升腾,于是就有下面包公脱乌纱、铡驸马等千古流传的经典场面。秦香莲的性格揭示清晰明朗,大跨度推进,层次丰富,准确有力。戏中几处人性化情感场面的敷衍,也精当而温情。如:母女被赶出驸马府,来到破庙栖身。秦香莲叮嘱、慰勉儿女的话,一方面要他们认清所谓父亲的真面目,又要安慰幼子弱女的恐惧心理,几句唱词便托出了伟大母亲的心灵。再如,想到韩琪放走她们母子,回府必然丢命。秦香莲不愿为让自己活而害他人死,她要韩琪放走子女,杀了自己,回去复命。从精神价值上说,这是义薄云天,但人物心理动作却很朴实,出自一个善良好心,惯于体贴别人的女子的内心,这些戏充满人性的温暖。再说包公拿出俸银,要秦香莲撤诉回乡,也充满着人情味。他知道与皇亲国太硬拼,最终的结果是秦香莲死路一条,与其这样,你就忍辱含恨,接受我的赠银,回乡度日去吧。这一片好意,几近草根百姓的心理,使人感到一股人性的暖流。 《天道正义》叙事流畅,对白简洁,唱词大众化,但确切生动,文学性并不低。编、导还成功运用细节描写,消解了刻意编织的匠气和粗疏。 ·

艺术革新  

一个女子越剧团改编、演出《铡美案》,显示了诸暨越剧团和编剧、导演的胆识和勇气:戏里的主要人物包公是以花脸应工,而且深入人心,此外还有老生、丑行,戏份都相当重,这对女子越剧来说,简直有点强人所难了。看戏前我有些担心,看戏以后,一切释然。演出水平相当高,雍容大气,各方面都够水准,演员的创造更值得称道。不仅饰秦香莲的楼明迪演得好,其他演员也都称职。就连包公,演员演得自信,用心去感觉人物,唱做俱佳,内外动作准确,气势不凡。全剧正气磅礴、委婉凄美,以一个群众熟悉的故事,艺术地传达了“天道不可违,正义不可辱”的理念,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语言,都试图用时代精神观照历史,追求人物刻画的人性化和现代化,让古人身上既留着历史的印记,又闪射出鲜活的时代色彩。

潘渭滨主要经历

形容冷风吹冻的词有:寒风瑟瑟,寒风凛冽,傲雪凌霜、寒风刺骨、冰天雪地。

寒风瑟瑟造句:

1、十一月,深秋,寒风瑟瑟,空气凉爽而清新,浮动着一丝丝、淡淡的、半透明的雾气。这个诗意的季节在我们校园里把自己绚丽、缤纷、洒脱展示的淋漓尽致,使我们小小的操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2、寒风瑟瑟捎去我的问候,绵长温馨;雪花纷飞诉说无尽的思念,点缀甜蜜;愿你的笑脸,绽放出冰雪般的美丽;愿我的祝福,洒满你幸福的天地;祝你冬日温暖舒爽,笑度快乐时光。

寒风凛冽造句:

1、寒风凛冽的冬季死气沉沉的,一点生机也没有。

2、今天下午寒风凛冽,但太阳还是露了一两个小时的脸。

傲雪凌霜造句:

1、千百年来,曾有多少文人墨客歌咏那傲雪凌霜的梅花啊!

2、虽不及桃李引得世人下自成蹊,却也铁骨丹心,傲雪凌霜,淡远红尘,高韵澹然。

寒风刺骨造句:

1、这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的夜晚,那天正好是圣诞节。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呼的吹着,一棵圣诞树顶上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站在远处一看好像那颗星星在闪闪发亮。

2、我和妈妈捂得严严实实,准备出门去欣赏雪景。寒风刺骨,但空气清新,使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去看看这场雪留下的痕迹。

冰天雪地造句:

1、?除夕之夜,边防军手握钢枪,在冰天雪地里为祖国人民站岗放哨。

2、冬天不止是白雪皑皑,不止是银装素裹,不止是冰天雪地,更是梅花迎霜而开的时候。

寒风瑟瑟释义:”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寒风凛冽释义:寒风凛冽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傲雪凌霜释义: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

寒风刺骨释义:为天气寒冷,寒冷的风似乎能吹进入的皮肤,直达骨头,并带来阵阵刺痛。

冰天雪地释义: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董长青的个人经历

潘渭滨

潘渭滨,1914年生于浙江省湖州市。著名国画家,教育家,海派画派代表人物。曾拜师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学写意花鸟画,受教于潘天寿等人。后取法于石涛、八大山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浙江文史馆馆员,吴昌硕纪念馆名誉馆长等职。画作曾作为国礼,赠予外国首脑。

中文名:潘渭滨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安吉县孝丰(现浙江省湖州市境内)

出生日期:1914年6月6日

职业:国画家,篆刻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上海美专(现南京艺术学院)

主要成就:海派画派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铁骨丹心》《只钓鲈鱼不钓名》《八哥梅》《寒香》《一枝梅》《鹤寿》

个人介绍

老画家潘渭滨先生自幼喜画,亲得潘天寿、诸闻韵两先生指授,而与诸乐三先生过从更密,切磋画艺,评论名迹,谊在师友之间。于乡先辈吴昌硕先生更深倾企,寝馈其中,数十年如一日,画遂大进。每展纸落笔,于游行自在中,别见映带飞动之势,__乎登缶卢之堂矣。七十年后,画名更著,至有“江南一枝梅”之誉,四方丐画者踵相接焉。十年来,浙江省文史研究馆曾多次组织馆员到雁荡、福州、厦门、海南、深圳等地访问风,先生无不参与,且广结墨缘以归。

先生为人平易淳厚,蔼然仁者,平日奖掖后进,有誉无否,更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扶助伤残,赈济灾民。1988年儿童节,先生不顾年迈,在家乡县门前烈日下为儿童挥毫义卖,两小时得款全部捐助当地幼儿园。然遇人挟势以求画者,则迁延累月,卒不与之。而于所契者,辄不恤体力,欣然命笔。其和而介,大率如此。

生平喜游历,国内名山大川,无不有先生之足迹。曾二上黄山,十登泰山。八十岁犹一人入川,上峨眉,登金顶,淹留山匝月,为报国、万寿诸寺作书画。八十一岁又孑然一身上五台山,居山西半月,遍观云岗石窟。意犹未尽,更乘兴驰骋内蒙古草原,直抵中蒙交界点二连王旗而归。前后历时卅余日,了无倦容,亦云壮矣!一耄耋之年,行万里路,古今中外之画家,如先生者,能有几耶?壮游归来,画风又变,刊落浮华,堂庑益大。辛稼轩词云:“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真不啻为先生近年画道焉。

先生平日极少画山水,偶然戏作,亦笔意挺劲,韵致超逸,正如辛词云:“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书画同源,理无二致,先生学画过程,亦即学书过程,以作画之理写字,虽未遍临晋唐名帖,而质朴天真之趣跃然纸上。更喜为人作擘窠大字,其气势之雄,直逼摩崖刻石,亦足令观者震慑。

1991年4月,山东美术出版社曾为先生出版《潘渭滨画集》,时隔五年,今由山东齐白石艺术馆馆长房世柱先生,独立出资,为先生出此大型画集,以资中外艺术交友,其热心于精神文明建设,令人心仪!

潘渭滨年表

1914年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孝丰,幼时酷爱绘画,随潘芝畦(吴昌硕老师)老先生学画梅。

1922年七岁时拜国画大师潘天寿学画,先生深得大师赞许,在大师着意辅导下,始识图画线条的特点和用墨着色的技巧,为先生日后之名打下了基础

1932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

1934年加入“白社”。:“白社”国画研究会着眼于学术,是潘天寿先生倡导的,1932年成立时成员诸闻韵、潘天寿、吴_之、张书_、张振铎共五位,分别为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中央大学艺术系及新华艺专的教师,至1937年抗战爆发结束活动。他们努力继承文人画的优秀传统,主张以“扬州画派”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创作。各人修养都不错,又十分注意独创性,创自己的风格。

1938年“淞沪抗战”暴发,始投笔从戎,考入军校。

抗战胜利后,因不满国民党官场的腐败,无心仕途,遂辞官归隐,避居安吉老家,潜心作画。

1953年至浙江省交通厅任职,其后主持了时为国内第一座多孔大跨径石拱桥建德白沙大桥的修建,并郭沫若为桥题名。

1960年代,受其启蒙恩师潘天寿之邀,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客座教授

10年代,因十年再次避居安吉老家,与好友诸乐三互相切磋画艺其画愈臻化境

1980年代其创作热情高涨,精品屡出:

年出版由院副总理方毅题词的《潘渭滨画集》

1986年受邀,与许麟庐一起参加中国圆明园首届著名书画家联谊座谈会进行艺术交流。并合作书画,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1988年潘渭滨和岭南画派画家关山月在深圳共同交流画梅心得。

1993年应时任解放军副张万年上将之邀,为济南军区“八一”大礼堂作巨幅国画《铁骨丹心》。

19年应邀赴美国旧金山举办画展,被美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授予“江南一枝梅—潘渭滨艺术大师”的称号

1999年参加全国文史研究馆书画精品展,

2001年出席浙江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2003年参加浙江省文史馆建馆五十周年

2004年受中国政治部邀请,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

2007年被中央文史馆吸收为馆员。成为浙江省首批中央文史馆馆员。

应济南军区范长龙司令员之邀,为济南军区作24平米巨作《盛世春华》。

历年作品

1982年《晴雪》

17年《菊蟹》

1980年《红梅双石》

1980年《常春树下代代红》

1980年《只钓鲈鱼不钓名》

1980年《满园春色》

1981年《雁荡合掌》

1982年《赏菊》

1982年《寒香扑鼻春来早》

1983年《鹤寿》

1983年《映日荷花别样红》

1983年《寒香》

1983年《八哥梅》

年《花开时节笑青娥》

年《水仙》

1985年《老龙呼出夜明珠》

1985年《含笑唤群芳》

1986年《老石坎水库》

1987年《芭蕉菊花》

1988年《冬朦异翠》

1988年《门与白云齐》

1988年《雪梅》

1988年《荷》

1989年《一枝梅》

1989年《瓶墨梅》

1990年《墨荷》

1990年《新篁》

1990年《红梅》

1990年《喜庆》

1991年《胸底无私天地大》

1991年《岁寒图》

1991年《老龙擎出夜明珠》

1991年《寒香》

1992年《清溪倒影映山红》

1992年《江南早春》

1993年《春眠》

1993年《春》

1993年《夏》

1993年《秋》

1993年《冬》

1994年《清香》

1995年《轻舟已过万重山》

1995年《秋菊》

1995年《幽谷神仙》

1996年《藤花系的好风光》

1996年《清气》

1996年《乾坤》

1996年《铁骨丹心》

阿兰德龙是一股烈火,阿兰德龙是一股雄风。求含有该歌词的歌曲

董长青先生生于1940年,祖籍河北省华亭,系明代大画家董其昌之后人,遵循先祖“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导,董长青先生在幼年时拜著名画家齐白石老人为师,被齐白石老人收为门下弟子.董长青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在求学期间又跟从齐白石老人三子齐子如专心学习齐派绘画技法,得到了齐派的真传,并在国画,油画,工艺画,雕塑,外语,等都多方面有着杰出成绩。齐白石大师和其三子逝世后,董长青先生遵照齐白石大师生前的努力方向,开拓国画艺术平民发展道路,开创“奇俊豪放,酣畅朴茂”大写意新风,重在写意取神,立意取象,独创了鱼、虾、蟹同在一个画面上的“水府三友”题材,展现了水中生物和谐共处动人形象,寓意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赋予静止的轮廓以韵律之美,从而展现了水中生物的生命活力,实现了水中生物形象的艺术再塑及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学理想。

齐白石老先生之门人董长青,继承了白石老人的技法--水墨,特别是白石虾,达到炉火纯青,至高无上的思想境界,给人无限美的艺术享受。世界人民看到了白石虾,就知中国画。无疑白石虾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绘画的传统。董长青先生把齐派朴实无华,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传向全中国,传向全世界。白石虾是中华民族伟大创举,古今中外无有先例。白石老人用毕生心血不断完美充实白石虾,自今全世界艺术大师都无法临摹和仿造齐派画虾作品,其笔墨和功力的深厚造诣令世人望洋兴叹!世界级艺术大师都有可能被临摹和仿造,唯白石虾你用毕生经历想画出齐派的白石虾作品比登天还难。

十年动荡之后,拨乱反正,董长青先生以全新的艺术视角与丰富的表现手法,创作了气势恢宏,栩栩如生的(30㎡)巨幅国画长卷《百龙迎春潮》。这幅《百龙迎春潮》,讴歌了改革的时代大潮及中华民族直奔社会主义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继承并发展了齐派艺术擅长于用水,用墨,用色,求韵的基本手法,使其绘画创作走进了一个新的境界。

细读董长青先生的画,我们能察觉到他与时代共进的步伐。董先生已年逾七旬,但仍坚持白石老人提出的“衰年变法”,继续致力于开拓创新,信守“厚今而不薄古,基中可以融洋”的艺术观念,并且身体力行,发扬光大。在他创作渤海海军基地双拥广场《军民共建鱼水情长》大型长廊浮雕时,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以中西相结合的艺术语言,再现了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乘风破浪,奋勇前进的动人形象。

而今董长青先生精深的艺术造诣和精美的艺术画作,是对先师白石大师乃至整个美术界一份真诚的回报与奉献。董先生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的国画及命题画,主要作品有《锦绣江山图》、《万里江山听涛声》、《无限江山无限情》、《桃园人家》、《百龙迎春潮》、《水府三友》、《鹤乡情》、《红海滩的呼唤》、《九门口水上长城》、《女娲补天》、《酒神依狄的传说》等。作品经常在报刊上发表,创作的国画《迎春》发表在文化部中外交流中心,中国生产力学会组办的《龙行天下》画集上,深受中外友人的欢迎。董先生还多次赴全国各地举行作品巡展,一九九八年赴韩国举行画展,受到韩国和各界人士的欢迎,并写出标语:“欢迎东方毕加索---齐白石的传人来我国献艺”。董长青先生先后同著名画家郑浩成先生(郑板桥第十二代嫡孙)在南方举行画展,受到南方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二〇〇〇年曾在北京国宾馆为西哈努克亲王作画《梅花颂》并题:“铁骨丹心,清气满乾坤”。2002年在北京龙飞天下拍卖会上,董老先生的《春潮》(虾)拍出人民币五百万元。曾受英国女画家路西的邀请,在英国伦敦举办画展,受到英国各界人士的欢迎。与著名画家,书法家查日华先生共同创《神骏图》献给联合国***。还曾多次到美国,英国,德国以及东南亚多个国家举办画展,多幅作品被多国***及国际友人收藏。

彪炳千秋一豪雄彪炳千秋

刘欢.范琳琳《阿兰德隆》-原唱:丹麦-“Laban”组合

每当我深情仰找,那流星飞逝的夜空,

禁不住万般留恋,那一颗灿烂的明星。

他虽然和我相距,是那样那样遥远,

他的光芒迷乱了我的眼睛,射透了我的心胸。

阿兰德隆是一团烈火,阿兰德隆是一股旋风,

阿兰德隆你撩拨了多少颗芳心!

多么向往,啊,他那种硬汉英雄,英姿勃勃的阿兰德隆。

他那双冷峻的眼睛,是那样深沉神密。

咦!阿兰德隆。骏马飞奔雄风万里,

刀光剑影中那么潇洒,生死拼搏时何等从容。

他常在……我心中。

只有那狂暴的风,能扫净灰暗的云雾,

只有那侠义肝肠,能除掉猥琐平庸。

只有那铁骨丹心,才能拥有最温柔之情。

请想想,谁是你最崇拜的英雄?

多么向往,啊,他那种硬汉英雄,英姿勃勃的阿兰德隆。

他那种硬汉英雄,才值得女人们眷恋。

他那种硬汉英雄,才令人动情。

他那种硬汉英雄,英姿勃勃的阿兰德隆。

他那双冷峻的眼睛,是那样深沉神密。

咦!阿兰德隆。骏马飞奔雄风万里,

刀光剑影中那么潇洒,生死拼搏时何等从容。

他常在……我心中。

读周星林先生新作《蒋翊武评传》,是该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四个月之后。历史的烟尘浩浩荡荡,却总淹没不了千古豪杰的光芒。打开《蒋翊武评传》一书,在氲氲而来的书香之中,我仿若进入了缥缈空灵的时空隧道?

 主人公蒋翊武并非出自豪门,凭着?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一腔豪气,披肝沥胆,其精彩人生不断冲向一个又一个高度,成为一代豪雄,其草根英雄本色展露无遗。

 作者于书中娓娓道来的,是主人公年谱粗线条下的人生足履,一步一步,从容不迫,在空灵的时空中发出清脆的足音,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奴隶功名,要它何用?的?叛逆?之言,孕育的风云志向随朗朗稚声翱翔九天,到被开除学籍亦乐此不疲,活脱脱的意气少年形象跃然纸上。?赶快义举,灭清救国?的?叛逆?之举,将主人公的足迹延伸湘、鄂、沪等地。他向文学社党人印发的《文学社策进举动告同志书》激奋昂扬,痛恨?致今愈废,官治贪婪,民生愈瘁。当此时代,疆宇日蹙,主权日失,生计日耗。?痛惜?在野名流,多丰私利之心厚,忠义之气薄,性命之虑重,国家之念轻。欲求一发奋图强保家卫国之志士而不可得。?主人公的忧国忧民忧天下意识何其强烈,主人公自成系统的民主革命思想何其澄明。当时,作为一介草民的主人公,襟怀之阔,信念之远,抱负之大,实为奇人。

 我阅至一半,已自太息。作者著书作传,旧人平添新愁,其更深层原由,恐也是为主人公蒋翊武的豪气豪行所染吧。如今太平盛世,民国硝烟早已远去,历史勾沉已是明月渠沟。芸芸人世间,引车卖浆之流,钟鸣鼎食之士,虽高低贵贱分明,却未尝志向大小高低分明,于是温室红楼宝玉沉迷儿女情长遁入空门,于是寒门农户朱元璋揭竿而起建功立国。社会辩证法原理不出其右。一言不足以蔽之。

 腥风血雨的民国初年,有如鸿蒙初辟的革命义举意义非凡。作者浓墨重彩着力描写了主人公蒋翊武?首义?之举,也就更彰显了全书亮点及主人公人生之?亮点顶峰?。作为武昌起义总指挥,主人公蒋翊武彪炳史册不仅仅因其军事上的成功,更因其?首义?产生的巨大号召力和深远影响力,有如多米诺骨牌效应,一呼百应,封建王朝忽啦啦大厦倾―――主人公之丰功伟绩,于斯为盛。

 风卷残云的豪迈,中流击水的豪情,英雄人物形象的共性似乎太表面庸常,作者试图以翔实的资料和斐然文,勾画主人公蒋翊武的内心世界,也有翩翩绮梦,脉脉幽情,也有金戈铁血,冲天干云,横刀立马,存亡忠义。笑看世间,痴人万千,作者也是一痴人啊,从一封封家书,一张张传单檄书,一句句肺腑之言,还原一代豪雄的多元空间。主人公娶妻生子等生活细节均有所缀,人情世故也有所着墨。字里行间,辛亥革命的腥风血雨中又多了几分婉约色彩,夹叙夹议,旁征博引,使本书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主人公办报宣传革命思想和社会人情等章节的撰写,即是将单薄的脸谱化的咤叱风云的英豪形象注入多层次元素,使之更加可敬,可亲,可近,可圈,可点。阅读中,仿若已身融其中,与其交杯换盏把酒临风,与其披星戴月纵横廑战?

 在这本编年传记中,引人悲吟哀怨扼腕长叹的是主人公蒋翊武的英勇就义,生死存亡在其眼里何足惧何足惜,这是以往任何关于蒋翊武的文字资料里所没有的。主人公反袁世凯倒黎元洪,掀起湖南?二次革命?,在遭到通缉后,不得不开始逃亡,谋求东山再起。在广西全州被俘后,主人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引刀成仁,留下可见铮铮铁骨丹心的绝命诗:?当年豪气今何在?如此江山怒难平。嗟我寂冤终无了,空留弩剑作寒鸣?斩断尘根感晚秋,中原无主倍增愁!是谁支得江山在?只有余哀遂水流。?就义时的豪迈无畏,是主人公内心情感之写照。而其内心又何尝没有生的眷恋和死的遗憾?天地悲呤,泣血何诚!革命斗争残酷如斯!

 仰望公之光辉,伫立公过往之途,依稀看见公矫健背影,也便生出诸多感慨和忧伤,让我不禁思索生命之意义。在当今名利熙攘的物化社会,我们已失去太多的精神家园,没有信仰,没有责任,没有。人与人之间变得圆滑、世故,功利主义至上,享乐主义至上。甚嚣尘上的还有所谓的?中庸主义?。主人公这类辛亥先烈的思想做派,在某些今人看来似?不可理喻?。百年沧桑,果真物是人非。

 壮志未酬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襟。主人公蒋翊武以武昌首义推翻封建帝制而功萃日月星光,其短暂的二十九度春秋,有太多的璀灿绚丽,太多的坎坷凶险,太多的遗憾惋惜。观其人其行,可励志,可自省,可涤去名利的浮躁,抖落世俗的尘灰。

 阅毕全书,几分惋叹,几分苍凉。当年驰骋疆场秣马厉兵的一代豪雄蒋翊武,已化作长江之水天际流,悠悠而去;而本书展开的缱绻思念,将化作蒋公坟头不绝的清香,殷殷切切,缠绵不休?

 春秋如画,斯人已矣,终古之愁,至今谁识?我轻轻掩卷,窗外有一轮明月。

 责任编辑:尹雨

热门文章